河南谋划“中原崛起”(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初冬的中原大地热流涌动!
继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10月底落户郑州之后,11月12日,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开盘。这是国内首家,辐射中部六省和山东、浙江两省,周边省份投资者纷至沓来。
同日,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开幕,上演一场300多个项目、千亿元资金的资本盛宴。
今年以来,河南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大项目、大投资让人啧啧惊叹!前三季度,河南实际利用外资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居中部六省首位。招商引资对于全省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达到1/4。
河南正全力谋划“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经过精心构架,合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魅力初现,成为中原崛起新亮点。
崛起之源在承续——
历届省委探索,亿万人民热望,中原崛起再聚力
中原崛起,是亿万河南人民的梦想和热望。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为之不懈努力,持续探索,付出了智慧与汗水,播种下信心和渴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团结奋进、振兴河南”,提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高一低”发展目标,并初步形成了“中原崛起”的思想,提出“加快中原的振兴和崛起”,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河南省委进一步确立了“中原崛起”发展战略,并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写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细分的大势,河南要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没有强劲有效的大载体不行,没有敢作敢为的大手笔不行,没有高瞻远瞩的大思路不行。中原崛起是河南发展总的战略,但“中原”和“中原崛起”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从行政区划角度讲中原是什么概念?从区域经济角度讲中原又是什么概念?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河南工作伊始,就刨根问底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表明,中心城市、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带动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辐射范围最大在350公里左右。郑州到上海的直线距离800多公里,到北京的距离近700公里,到深圳的距离1000多公里。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海西等经济区相去甚远,只能选择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采用断裂点法等先进手段,对中原地区深入研究发现,无论从地理空间、历史渊源、文化联系方面,还是从经济协作、发展态势方面来考量,中原经济区都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持续、延伸和拓展。
再看中国经济地图,国家东中西协调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展开,四大经济板块竞相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已逾5年,这一广阔区域内经济分工与协作仍需进一步明晰,以形成联手崛起的强大合力。GDP总量、粮食生产、工业增加值等数据连年位居中部前列,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今日的河南,已具备了带动和支撑中国腹地隆起的实力与条件。中原经济区恰恰能将全国区域发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中原放在中国的位置看,意义更为特殊: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河南省GDP总量占全国的6.1%,全国排名第五;从人均GDP来看,河南在全国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均属中等水平,河南全国排名第十五位,中国世界排名第九十六位。从历史传统、人口构成和产业发展来看,河南也有鲜明的“中国印记”。
一系列对比数据表明,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尽管河南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仍是河南发展中的4道难题。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为中国解决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样本,中原儿女更迫切渴望能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担当重任。
崛起之力在凝聚——
汇集各方智慧,精心构架蓝图,民主决策求科学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也是一次新探索、新实践。河南省委、省政府深知: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全省人民的广泛参与、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是行不通的。为了把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决策建立在民主和科学之上,省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了务虚会议,研究决定把构建中原经济区决策权交给人民群众,交给专家学者,交给在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们。
郑州大学历史系、河南大学历史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研究小组,就“何为中原”各自进行独立研究,提交3份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定了中原地区的范围,其边界大致为:西临华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线,南界沔水—淮河一线,东达泰山—泗水一线。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同属中原文化支脉,自古以来经济、文化联系就很密切。
为了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加具备可行性,今年3月,河南省发改委组织50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6月,省委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专家组成8个组赴全省开展联合调研;7月,河南省各相关单位接连召开4次大型研讨会;9月,短短两周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在北京召开3场高层论坛,吴敬琏、厉以宁等50多位专家出谋划策……
今年8月13日,河南还通过媒体热线,征集对中原经济区的意见和建议,当天就收集到社会各界建议上万条。郑州市南阳路93号院的毛同山老人激动地说:“河南要大发展,我们每个老百姓都想出一把力。”在上海打工的信阳青年周彦峰,听说河南要建中原经济区,也跃跃欲试:“发展机会多了,我要把鸭脖店开回家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