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人民日报:PPI与CPI一升一降表明控制物价见成效

广告

人民日报:PPI与CPI一升一降表明控制物价见成效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8年08月20日 17:24:00 打印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7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涨幅自5月以来连续3个月回落;与此同时,7月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却同比上涨10.0%,涨幅持续扩大,达12年来新高。这“一升一降”表明,控制物价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取得成效,但未来物价仍存在上行压力,抑制通货膨胀依然不能放松。
    稳定物价初见成效
    在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7月底大白菜的成交价格为每公斤0.64元,这个价格不仅比前一周的0.92元下跌了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回落。据了解,新发地市场的大部分蔬菜近期价格都出现了下跌。
    事实上,不仅仅是蔬菜价格,整个食品价格在近期保持相对稳定,成为CPI涨幅回落的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食品价格的涨幅为14.4%,而在CPI涨幅最高的今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则高达23.3%。
    人们记忆犹新,从去年5月开始,以猪肉价格暴涨为起点,CPI涨幅在其后一年内持续攀升并维持高位运行。这轮物价上升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农副产品涨价推动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成为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CPI上涨的8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就拉动6.8个百分点。另外,近年来,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际粮食、能源等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物价稳定关系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牵动百姓切身利益。去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禽类生产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并通过财政补贴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
    目前CPI涨幅的回落,与这些举措的实施密不可分。在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我国夏粮生产连续5年丰收,为稳定物价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各项扶持生猪养殖措施的落实,生猪存栏数和出栏数都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猪肉价格涨幅也出现了逐月的回落态势。
    专家认为,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走稳,食品因素对物价上涨的拉动效应将减弱。去年下半年CPI基数较高,也有助于今年下半年CPI的企稳回落。另外,国际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近期均出现快速回落,使得通胀的外部压力有所减缓。
    通胀压力不能忽视
    虽然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看,物价上涨仍然存在多重压力。
    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成本的PPI持续走高和CPI涨幅的“背道而驰”,应当引起重视。5月,PPI涨幅超过CPI涨幅0.5个百分点,6月为1.7个百分点,7月则达到3.7个百分点。尽管这两个指标的构成因素有明显区别,资源品价格变动对PPI影响较大,而CPI则更多取决于食品价格,但工业品价格是否会成为CPI上涨的新“推手”,有待观察。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我国总需求增长已趋稳定,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生活消费品价格。在这一背景下,治理PPI上涨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对成本增加因素的消化能力,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奠定基础。
    事实上,不仅是资源品价格,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将趋于上升;实行节能减排,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这些因素表明,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可能持续加大。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也是需要防范的重点。我国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铁矿石超过一半以上依靠进口,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能够比较快地传导到国内。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虽然出现了短期波动,但是否已见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于外部输入的通胀压力,还需要保持警惕。
    另外,粮食和部分农产品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仍会存在等等,种种因素都加大了稳定物价的难度。
    多管齐下抑制通胀
    专家认为,物价上涨是一个周期性现象,上升趋势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不会很快发生方向性改变。从2003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是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而在未来一段时期,则可能进入经济较快增长与物价震荡上行并存的阶段。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就财政政策而言,应当在抑制通胀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生产,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等。这些措施可以刺激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抑制价格上涨。货币政策则应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胀。
    呼声很高的资源价格改革,也将对物价走势产生很大影响。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和国内煤炭价格不断走高,炼油和发电企业承受了很大成本上升压力。从长远看,理顺资源产品价格,能够抑制不合理需求,将从根本上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但从短期看,资源价格改革又不可避免会刺激CPI走高。如何有序推进相关价格改革,需要谨慎选择时机。(中国钢材贸易网 郭自阳编辑)

上一篇:生产资料价格连续5周回落 铁矿石原油降幅度最大

下一篇:7月份全球粗钢日均产量环比降4.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