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洛阳总体目标是“福民强市”,将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积极作为。
“洛阳发展要更加注重群众的生活富裕诉求、安定安全需求、公平正义需求和精神愉悦需求,坚持福民优先、强市为要。”12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说。
“十二五”期间,洛阳总体目标是“福民强市”。毛万春表示,在省委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大背景下,洛阳必须主动融入、积极作为。
回眸:
民生: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洛阳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顺利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一番、再造一个新洛阳的宏伟目标。
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205亿元、33300元、1247亿元和132亿元。
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去年,洛阳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就达133.1亿元,占全年财政总支出的65%。
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000元和528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280元和2377元。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发展方式进一步转换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装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占洛阳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5%,硅光电、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此外,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近40%。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5年里,洛阳先后荣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
旅游:旅游创汇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这是洛阳旅游宣传的新口号。
“十一五”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0.96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62万人次,年均增长19.4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亿人次,年均增长20.97%;旅游总收入1114.4亿元,年均增长21.61%。
2009年,全市旅游创汇1.17亿美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目前,依托历史文化游、牡丹赏花游、休闲度假游等线路的洛阳高铁旅游产品已初步成形,叫响了“乘高铁、游洛阳、赏牡丹、品杜康”旅游品牌。
展望:总体目标是“福民强市” 打造名副其实的河南副中心城市
毛万春说,“十二五”期间,洛阳发展要更加注重群众的生活富裕诉求、安定安全需求、公平正义需求和精神愉悦需求,坚持福民优先、强市为要。
在省委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大背景下,洛阳必须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大盘子中谋划洛阳发展。
“应该对周边的三门峡、济源、焦作和其他周边,去进行呼应发展、联动发展、立体发展,形成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板块,为中原经济区做更大的贡献,”毛万春说。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和打造更加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