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36个大中城市食用油和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在经历了7月和8月的迭创新高之后,9月份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走势尤为引人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9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速仍将在3.5%左右的高位区间,环比来看会比8月份有所上升,在经济增速下降势头得到缓和之后,物价调控的重要性似乎再度凸显。
在16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包括货币政策等在内的一些抗通胀措施可能会出台。
厉以宁:
通胀警戒线
可提至4.5%
据《新京报》报道在16日举行的“2010沃德财富博览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由于中国近期仍然可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警戒线不应该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
厉以宁表示,如果国际油价、铁矿石价格和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3%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是适用于西方的,而中国近期来看,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是可能的。如果9%的经济增长率还把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4.5%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警戒线是可以的,是社会可以承受的。
中国8月CPI同比上涨3.5%,也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有分析师预计9月CPI可能会再创新高。
厉以宁还指出,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应该轻易退出。“(上世纪)90年代的教训印象很深,如果急转弯发展,就会有三角债,就会有烂尾楼,如果紧缩过度的话,通货紧缩将会形成。我们必须再保持一段,再观望一段,然后再根据情况适度地退出。”他说。
9月人民币
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9.65,较8月的118.67升值0.8%。
9月,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是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主因。9月美元指数持续走低,当月贬值5.2%。美元贬值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纷纷“被升值”。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达1.6%,而自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3%。
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较为强烈,不少机构预计人民币今年升值幅度将达5%。
分析人士认为,在量化宽松背景下,由于中国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预计流入中国的境外资本将大规模增加。这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更大压力,央行在对冲操作和流动性管理方面面临越发严峻的挑战。
此外,本周将召开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分析人士认为,该次会议或在汇率问题上不会出台实质性结果,但将为11月G20领导人峰会定下基调。预计在会议前,非美货币或呈现获利回吐、规避风险的迹象,但只要汇率之争没有一个切实的解决方案或明确可执行的协议,美元走弱和非美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状态将持续。
9月CPI环比
或仍将上行
“9月份我国CPI环比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主要原因是9月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的推动,尽管之前造成CPI同比增速较高的翘尾因素目前已经有所减弱,但是食品价格依然是物价向上的推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对记者表示。他预计,9月份CPI同比增速仍将在3.5%左右的高位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预计9月CPI同比上升3.6%,环比上升0.5%。由于食品价格在9月继续上升,食品价格环比上升1.3%左右,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1%,总体而言,预计9月CPI环比上升0.5%。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9月CPI将达到3.6%。造成CPI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蔬菜、食品价格的上涨。
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主产区粮食收购价格、36个大中城市粮食零售价格总体稳中小幅上升。猪肉、鸡蛋价格涨势明显趋缓,牛羊肉、鸡肉、食用油和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继7月份之后,再创年内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大,达到7.5%。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7月CPI环比上涨0.4%.
四季度或出台
抗通胀措施
“从全年物价走势来看,7月、8月和9月应当是物价的高位区间,而四季度物价可能会有所下行。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物价下行的速度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
张永军认为,6月份前后我国GDP增速下滑比较快,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流动性有一定程度的收紧,而从近几个月来看,流动性收紧的压力明显放缓,美元贬值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这对经济增长可能是好事,但是对物价控制来说却不是好事。
张永军认为,目前经济下滑的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但是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加上流动性开始充裕,对于通胀的关注度需要提升,尽管人民币升值对输入型通胀压力有一定抵消,但是仍需政策关注。
交行报告也认为,四季度CPI将开始见顶回落。不过,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等短期因素仍在,加上劳动者工资上调、资源产品调价等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将长期存在,使得四季度物价回落的幅度有限,CPI将总体处于温和上涨状态。
汤敏明确指出,目前通胀压力已经是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他预期,未来一两个季度,包括货币政策和行政政策方面的一些抗通胀措施可能会出台。他指出,短期内很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热钱流入,中国目前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比半月前更加严峻,因此需要对热钱建立更高级别的防火墙。
而袁钢明则表示,加息或许是现在应对通胀预期最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