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门子、美国沃尔玛、巴西淡水河谷、英国吉凯恩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河南,使500强企业投资河南发展到68家,同时,有128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我省……“招商引资引来了资金活水,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转型。”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相关负责人说。
而今年10月,郑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河南经济从此有了“接轨世界”的大平台。
案例
富士康创招商引资“郑州速度”
“我比鸿海(富士康母公司)聪明了一点点,因为我比他们先来河南几天。”今年6月底,“郑州造”3G手机上市当天,台湾友旺科技公司董事长欧阳自坤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开玩笑说。
欧阳自坤称,自己是少林俗家弟子,与河南干部和各界人士接触后,决定投资河南20亿元,5年后可提供约1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目标达不到,决不回台湾”!
紧接着,创造“业界奇迹”与“郑州速度”的富士康来了。
半年前还在华南沿海的富士康集团老板郭台铭,转眼之间成了中原大地上招商引资的“主角”。
今年8月,富泰华精密电子正式投产,从一纸投资协议到第一个零部件落地,前后仅仅用了一个月。这个创造出“郑州速度”的富士康,让郑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当自豪,富士康也对首度合作顺利感到满意。
业内人士测算,航空港区的富士康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出口创汇可超过100亿美元,估计可带动就业50万人。
政策
投资管理审批权大幅下放
我省近几年招商引资的速度之所以这么快、效率这么高,与我省先后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
早在2006年,我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指导意见》。2008年,在全省掀起了扩大开放的高潮。后来,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扩大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我省分批设立了55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区),出台政策,下放权限,积极推动县域开放型经济发展。
尤其是今年,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我省出台的配套政策,规定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答应类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项目审批权由以往的1亿美元扩大到3亿美元。
事实上,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商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幅度最大的一次。
根据我省的配套意见,承接产业转移并进入产业集聚区的食品、纺织等行业,环评审批权限也下放至省辖市。
成果
6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南
由于政策的优惠及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德国西门子、美国沃尔玛、巴西淡水河谷、英国吉凯恩、法国电力、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河南,使500强企业投资河南发展到68家。
目前,全省已有栾川钼业、灵宝黄金、思念食品、众品食品、天海电子、心连心化肥、建业集团、四维机电等30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融资近225亿元人民币。
日立物流株式会社成为首家进入我省物流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联邦快递、中外运集团、中远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入河南。值得一提的是,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已列入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
不仅如此,我省积极推动与央企合作,目前已与44家央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宝钢集团、中钢集团、东风汽车、兵装集团、兵器工业、中铝、华润、大唐等国内500强央企,以及娃哈哈、万向集团、新希望、雨润、绿地、深圳华强等国内500强民营企业纷纷投资中原,在我省投资的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28家。
数据
“十一五”累计利用省外境外资金
超新中国成立至“十五”末的总和
2010年,我省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增幅和绝对额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00亿元。
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全省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为198亿美元,年均增长37.3%,是“十五”实际利用外资的5倍多;累计利用省外资金项目2.14万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276.7亿元,年均增长39.9%,是“十五”引进省外资金的6倍多。
“十一五”期间,我省累计利用省外境外资金折合人民币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69亿元,约占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1/4,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至“十五”末的总和。
“招商引资引来了资金活水,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转型。”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相关负责人说,仅在我省外商投资企业中,就有直接从业人员42万人,与之配套关联的企业可提供上百万人就业。
希冀
郑州获批中部唯一综合保税区
今年10月份,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打开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通道——郑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这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13个综合保税区。
前不久,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岳文海表示,河南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当中,进出口已成为最薄弱的环节。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郑州航空港区在2010年经济发展展望中就提出了做好综合保税区的申建工作。随后,在借鉴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申建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规划”等一系列成果。从7月提出目标到10月获得批准,前后刚好三个月时间,又被誉为“郑州速度”。这也意味着,河南经济从此拥有了“接轨世界”的大平台。
展望“十二五”
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与集聚地
“十二五”期间,我省要把加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努力建设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外资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与集聚地。
对于郑州来讲,尤其是目前的“投资热土”郑州新区,“十二五”将引进高水准的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研发中心等入驻,完成规划40平方公里龙湖地区建设。
另外,加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招商力度,以郑州日产、海马汽车、宇通客车、中铁盾构、郑煤机等核心企业为主,形成以航海东路和南三环为连接纽带、以国际物流园区为集散中心、以汽车及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哑铃状”产业区。
我的五年
准备买套房子扎根郑州
看到海马汽车在郑州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调到郑州海马基地刚两年的陈高潮,决定在郑州东部买套房子,定居郑州。
陈高潮是安徽人,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海马,一干就是10年。
2008年,陈高潮被调到郑州海马工作,如今任郑州海马二工厂副厂长。
在过去的3年中,海马完成收购位于河南中牟县的郑州轻汽,并通过技术改造,形成5万辆微客的生产能力;建成上海研发中心并推出第一代微客和微轿;建设开封海马配套工业园,11家零部件厂竣工投产;在郑州建设15万辆轿车项目等。
“目前,下线的海马汽车卖得不错,尤其是在河南,占了总销售量的40%。”陈高潮说,郑州海马第三工厂预计今年12月初就可开工建设,设计年产能30万辆。将来,海马汽车在河南的产能可达到60万~70万辆。
说起准备在郑州买房的原因,陈高潮说,目前妻子也在郑州海马工作,他亲自看着海马在郑州一步步扎下根,而且发展势头很好,将来借助郑州的交通等优势,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海马在河南布局的步伐很大,将来个人的事业也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