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侯世国在接受工信部网站和中国经济网联合访谈时介绍,目前钢铁行业需淘汰的400立方米及以下落后炼铁高炉产能占总产能近20%;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约有5亿吨,占总产能的20%以上。
18个工业行业中共2087家企业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侯世国表示,这一数字虽然看来庞大,但相对于“国家3000多万个企业来说,这2000多个微不足道”。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了疑虑。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钢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90%,而产能利用率在85%是比较合理水平。因此一下子淘汰两成产能,全行业满负荷生产都可能堵不上需求缺口。
侯世国还透露,经济落后地区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着较大压力。“淘汰落后产能涉及资产损失、债务处理、人员就业等难点问题,短期内可能还会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处理问题的时候可能有政府的力不从心,可能有企业的某些问题难以解决。”
相关
工信部官员回应淘汰落后产能名单“被注水”
8月8日,工信部公布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要求相关企业在9月底前关停落后产能。但名单被媒体指出有“注水”之嫌。以钢铁、水泥为例,名单上有些早已被淘汰的产能赫然在列。
侯世国昨日分析认为,目前被列入名单的一些情况并不算是“注水”,比如有些企业的落后产能虽关停,但落后的生产设备并没拆除,没真正淘汰;有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淘汰,这属于提前完成今年的淘汰任务;有些企业可能有多台落后生产设备,前几年按规定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今年又淘汰一部分,前几年已淘汰部分落后产能的企业今年又列入了名单。这只是外界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理解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