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都有鲜明浓厚的金融元素。我国近两年相继公布的十几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也都把金融业放在重要位置。
我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个密切相关的难题,而解决好钱的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其他问题。钱从哪里来?一是财政,二是金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问题主要是依靠金融业来解决。
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提起“十一五”期间,河南金融业发生的变化,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郭浩说,最明显的是,以前很少出现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如雨后春笋般“现身”,让村镇企业、小老板的日子更好过了。目前,我省已有村镇银行12家、资金互助社2家。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产权交易等各业并举,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机构体系。”郭浩说。
河南“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十一五”以来,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9%,2009年达到499.92亿元,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各项贷款余额1.36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下降11.83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到今年11月底,全省已有8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82只,首发、再融资累计直接融资总额达737.24亿元;作为全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已拥有小麦、棉花、白糖、精对苯二甲酸(PTA)等期货交易品种,市场服务功能和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强。
郭浩说,目前,我省已经相继成立了一批新的省级投融资企业,市、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投融资企业,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也在逐步形成。
金融业助推中原经济区
郭浩说:发展壮大河南金融业,我们有着独特优势。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河南经济总量有望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省金融市场规模加速扩张、金融业高速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
“十二五”期间,如何发挥河南金融业潜力和优势?郭浩说,金融业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坚强后盾。为此,省政府对金融业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目标、四项任务”。
一个定位:把金融业放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位置。
三个目标:一是为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二是尽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三是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以上,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
四项任务:一是支撑经济发展,扩大融资规模,提高金融业对跨越式发展的资金支持能力;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培育带有总部性质的龙头金融企业;三是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信用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四是壮大金融产业,探索研究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