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期货作为大众工业商品,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近期,本报采访到倍特期货研究员刘明亮,他比较中国和世界
钢材市场的生产消费系列数据后得出结论,中国
钢材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长,是全球
钢材市场的最主要推动力。
1990-2000年,中国粗钢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由9.7%增加到16.4%;2007年又进一步增加到32.4%。中国钢铁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钢材消费的主要动力。
全球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十几年来,由于美国、欧盟和日韩
钢材需求强度减弱,其钢铁产量增长也随之放缓。而中国在
钢材需求持续旺盛的拉动下,钢铁产量大幅增长。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之后已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的份额不断增加。
1996-2007年11年间,世界长材(热轧长材)产量从29190万吨增加到46913万吨,中国长材产量比重最高,1996-2005年一直在50%以上,2007年下降到47%,但仍是长材比重最高的国家。欧美日韩长材产量比重均在50%以下。美国是长材产量比重最低的国家,1996-2007年一直在30%以下。
近年来世界板材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96-2007年11年间,世界板材(热轧板材)产量从34325万吨增加到59134万吨,板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47%。其中,欧盟、日本和韩国板材产量比重均在60%左右,近四年来美国板材产量比重更是达到了70%左右。而中国板材产量在2004年以前一直在40%以下,2004-2007年上升到40%以上,2007年达到43%,但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重化工业发展,对板管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板管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会持续上升,而长材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