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描绘了2020年的郑州模样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逾10万元、每十人中就有三名大学生
阅读提示
到2020年,郑州市成为总人口1500万以上的超级大都市;GDP达到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全省的GDP总值……昨日,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审议《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2020年的郑州将是什么样子?来一睹为快!
A
2020年,郑州形象——
最佳人居城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
到2020年,郑州都市区将以什么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郑州市给出明确的规划,郑州市要打造成最佳人居城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必须率先崛起、强力引领,建设以全域城市化、生态和环保共同推进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建设华夏文明的重要传承区,进一步增强承载力、辐射力和整合力。
另外,继续巩固和提升郑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中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家区域性创新中心,构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
B
2020年,郑州目标——
千万人口大都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
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占全省1/5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这些数字,将在2020年之前一一实现,郑州将成为千万人口大都市。
同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占全省1/4以上,相当于去年河南的GDP,而人均GDP达到14万元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26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0亿元以上,均占全省1/3以上。
实现通达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南京的3小时铁路客运交通圈,形成“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形成以郑州为核心“30、60、120、150”分钟的中原经济区交通辐射圈,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空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城市膨胀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每万人大学以上学历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平均预期寿命77岁左右。
九大支撑体系助郑州腾飞
未来几年,郑州市轰轰烈烈地建都市区,这需要强有力的体系来实现目标。郑州市共列出九大支撑体系。
1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做好郑州至万州、至合肥、至太原、至济南的铁路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郑机场至许昌、郑州至新乡、新郑机场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
2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到2020年,汽车和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0亿元。
3生态环境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支持在郑州市建设排污权、碳排放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碳排放交易机制。
4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支撑体系
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全市水厂、供水管网,实施主城区和组团统一供水;超前规划城市电气暖供应设施,统筹建设地下管网输送通道。
5科技创新和信息支撑体系
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移动无线城市群发展战略,申请TD-LTE第二批试点城市;到2020年,将郑州都市区建设成为政务应用最广泛、商务服务最快捷,民生服务最便利的无线都市区。
6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积极扩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吸引国内外一流院校设立分校,扩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共建、合作办学。
7特色鲜明文化支撑体系
依托黄河、古都、功夫、名胜古迹等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左右。
8改革开放支撑体系
加强与中西部地区旅游、物流、绿色农产品通道和口岸大通关等方面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香港、台湾上市融资。推动与天津、青岛、连云港、宁波等港口合作。
9社会管理支撑体系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稳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