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与中原经济区“十指相扣”创奇迹

广告

与中原经济区“十指相扣”创奇迹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编辑:管理员 2010年09月25日 15:36:41 打印

  黄河金三角和中原经济区的关系

  “画两个圈,有一部分是重复着的,一个大圈一个小圈,大圈套小圈,小圈的一大部分在大圈里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喻新安这样来形容黄河金三角和中原经济区的关系。在他看来,“黄河金三角的一大部分是中原经济区的西部板块”,“这种跨省区域与中原经济区十指相扣,大环套小环”,二者互为依存,“不存在有这个没那个的事儿”。而在功能上,二者又是互补的。

  在黄河金三角试验区“争取办”主任陆世生看来,黄河金三角试验区为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个依据,中原经济区为黄河金三角试验区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耿明斋也认为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应该是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部分,涵盖在中原经济区内。

  但是,不论哪种观点,都不否认黄河金三角试验区与中原经济区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这种共识不仅体现在专家学者间,更扎根在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地方领导中。

  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认为,黄河金三角试验区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带来的各种难得机遇,“特别是省际联动发展机遇比较突出,中原经济区构想明确支持黄河金三角、焦晋长、安邯等6个区域探索跨省的区域合作,扶持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的态度越来越明确,政策倾斜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

  他呼吁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应该“主动呼应,积极融入,强化合作,加快发展,努力成为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而对中原经济区来讲,他认为,“黄河金三角开展的综合试验,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如何实现共生共荣

  “如果二者都获得批准……下一步该怎么走?本世纪第二个10年怎么走?”

  在刚刚结束的“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研讨会”上,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已经提出这种思考。

  在他看来,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是个大屏障。各地尽管都有积极性,但往往1+1小于2,出现资源极大浪费、土地锐减。因此要通过综合改革,破解这个难题。

  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对此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为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应围绕中部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装备基地,尽可能地按照功能区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充分考虑“三基地”的需要,尤其在农业产业化、能源建设、资源精深加工、高新技术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等布局上给予优先考虑,全面提升产业化层次和水平。

  中原经济区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辐射周边区域的地理概念。但河南周边区域的发展都涉及跨省合作的难题。在这方面,黄河金三角积累了打破行政区划合作的丰富经验,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是,如何保持二者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采访中,有专家建议,三门峡举办的“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研讨会”就是一个不错的载体。这种研讨会不仅是对黄河金三角四市协作实践的深入总结,也是黄河金三角试验区主动呼应沟通,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中原经济区的专家详细解读介绍中原经济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二者形成互动的会议。这种互动性的会议可以考虑成为二者今后沟通协调的常态做法。

  黄金机遇下的“三门峡作为”

  在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内,有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她同属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处在二者的交会处;既是陇海兰新经济带郑州、西安两个重要城市的节点,又是中西部的重要接合部。

  这个城市,就是三门峡市。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三门峡市在未来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融合发展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门峡市发改委主任刘会林把这种作用概指为“支撑点”。他阐释说,三门峡市既可以承东启西,打开河南省的西大门,成为中原经济区向西部拓展和衍生的“桥头堡”,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支撑;又可以连接黄河金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为黄河金三角融入中原,向东拓展,打开通道。

  三门峡市已经站在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点上。

  如何珍惜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下三门峡市上下热议的共同话题。

  近日,三门峡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专门就研讨会的举办情况呈送给省委、省政府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三门峡除了表示要当好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桥梁”,更是明确提出了“争当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河南西进的‘桥头堡’”的目标。

  之所以能有当这个“核心”的魄力,是因为“在金三角地区,三门峡的经济实力、地理区位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郑西高铁的开通、运十铁路的建设,三门峡将成为金三角地区交通黄金‘十字架’。”

  《报告》中写道,为了当这个“核心”,三门峡拟“着力壮大以特色工业、特色城市、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经济体系”。

  其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特色”之花,已经在三门峡经济体系“盛开”:

  9月12日,世界上首次利用车辆震动能量回收进行再发电的20辆电动汽车,驶向三门峡街头。三门峡速达公司年产10万辆该类电动汽车及50万套关键零部件的项目,年产值156亿元。

  产品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一号”的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50吨柠檬酸金钾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在镀金行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在这份《报告》中,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除表示要大力发展经济外,还计划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高主城区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南北以陇海铁路和郑西高铁为界规划发展,向西沿黄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西扩至灵宝城区,向东加快义渑城区对接,力争城市覆盖面积4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计划达到100万人。”

  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的一席话,颇能解读这份《报告》背后的三门峡发展心态——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谋划推进,晋陕豫三省四市和衷共济,齐心协力,一定能再创区域合作新辉煌、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正在崛起的中原大地增光添彩!”

  显然,面临机遇,三门峡市“强化内力,提升动力;巧借外力,集聚合力”的做法,让人充满期待。

上一篇:统计局改革房价统计方法 开发商不再自行上报

下一篇:郑州商业地产投资置业高峰论坛圆满举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