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期间是郑州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值此“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本报今起推出“辉煌十一五·郑州成就”系列报道,从工业、商业、农业、城市建设、文化、民生等多个方面展示郑州的发展变化,鼓舞全市各行各业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谋划好、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原经济区”的构建和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步入花甲之年的王大妈,若不是恶劣天气,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和老友相聚在绿城广场晨练。晨练之后,再到正在修建的地铁郑州大学站旁去看一看倒计时牌,遇见工作人员时,会问一问进展情况,什么时候能坐上地铁。
这,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这位老人的一个念想,也是一位普通市民关注这座城市发展的最朴素的一种情感。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站在2010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回望一个城市前行的路,着实让人感慨万千。
GDP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经济指标,则能反映其发展状况如何。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
无论是跳出郑州看郑州,还是跳出河南看郑州,均能看出她在“十一五”期间跨越发展的弧线是那么炫目,那么耀眼。
顺着时间的轨迹往上追溯,我们能够看出郑州前行的步伐是如此铿锵。
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2005年,郑州GDP为16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2006年至2009年,GDP分别达到2013.5亿元、2486.7亿元、3012.8亿元、330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5.9%、13.4%、11.4%。
看似几个平常的数据,对于郑州而言,其中蕴含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从GDP这一经济总量来看,2006年,郑州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如果算上之前郑州成为全国千亿元俱乐部成员的2003年,我们不难看出,郑州从1000亿元跃升至2000亿元,时间跨度仅为三年,从2000亿元飞跃至3000亿元,时间跨度缩短至两年。
从增速来看,人们不禁会问,郑州的GDP增速怎么会从2007年的15.9%突然下滑至2008年的13.4%?
国际金融危机“难辞其咎”。
但13.4%的经济增速,对郑州而言,可谓来之不易。
2008年,国内发生罕见雪灾,四川等地发生大地震;国际上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继续深化,全球陷入金融风暴,世界经济衰退。作为内地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会城市,来自国内与国际的需求减少,郑州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一年,郑州的经济增速呈逐季下滑趋势,第四季度下滑明显。一季度经济增长14.5%,上半年14.1%,前三季度13.6%,全年13.4%,是2003年以来经济增速最低点。 尽管如此,2002年以来,郑州经济增速一直在11%以上的速度运行,2008年经济增速达到13.4%,完全称得上在快速增长的平台上运行。
这一年,是郑州市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三年。
郑州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号召全市上下重拾信心,加压驱动,各行各业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取得了骄人战绩,经济总量首次与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宁波、南京、成都、武汉、大连等城市并肩入围全国城市“3000亿俱乐部”。
“3000亿俱乐部”,对郑州又意味着什么?迈上一个新台阶!上升一个新层次!实现一个新跨越!进入一个新境界!
直观来说,一个城市地区年生产总值(GDP)超过3000亿元就是“富可敌省”。2006年,有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等6个城市进入这一“俱乐部”。2007年有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武汉、大连等7个城市进入这一行列。按照2006年的数字,我国有甘肃、贵州、海南、青海、西藏等5个省、自治区的GDP尚未超过3000亿元。
如果说,这种比较是跳出河南看郑州的话,那么,从与全省其他省辖市比较来看,郑州的发展依然可以用“不俗”来形容。
首位度(郑州GDP占全省GDP的比重)这一指标,足可说明。
数据显示,2005年,郑州首位度为15.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06年至2009年分别升至16.1%、16.6%、16.7%、16.9%。
从2005年到2009年,郑州的首位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尽管上升不多,但却难能可贵。
这是因为,郑州在发展,别的省辖市也在发展,首位度每年能够稳步上升,不能不说发展得快速并且稳健。
今年上半年,全市继续实施“战危机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全市上半年GDP达到1781亿元,同比增长14.7 %,增速高于全国 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展望“十二五”,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郑州的发展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