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将捉襟见肘
由富士康引发的劳动力市场变局,正在逐步深入。
8月26日,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二楼大厅里,上千人排成两条长龙等待向富士康公司递交个人资料和面试。
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表示,从7月22日以来,富士康每周四、周六在这里设两个展位招聘各类管理人员,场场爆满。8月14日专场招聘会应聘者超万人,应聘者队伍长达一公里。每逢富士康招聘日,人才交流中心都要派出一二十人维持现场秩序。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富士康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据郑州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到8月14日,富士康在河南已进行了9次专场招聘,之后,富士康招聘将成为人才招聘市场的招聘常态。
即便招工的消息一放出,门前便排起一公里长的应聘队伍,但对于胃口惊人的富士康而言,“招工”依然是其郑州开厂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据省就业促进办公室介绍,我省年内要为富士康招聘培训员工10万名,虽然已有6万名城乡劳动力报名,且其中2万多人已经赴深圳培训,但其缺口依然很大。
“我们承担了8000人的招工指标,目前完成情况还不错,但还差好几千人呢。”南阳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河南不仅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中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到2009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超过2200万人。但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劳动力供应总量增速明显开始降低。2007年河南新增劳动力200多万,2008年为180万,2009年不到110万。
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将会出现变化,这一情况在拥有3200万富余劳动力的河南省已经初显端倪。
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近几年来全省劳动力供应总量增速已在不断降低,预计2013~2014年将会“见顶”。
由外输到内转
“我一直在关注着江苏的劳务发展趋势,发现近两年形势有了很大变化。”知名劳务网站中劳网的CEO周文华告诉记者,“原来苏北地区一直向苏南地区输入,但现在苏北地区的内部转化率已经远远高于输出率,因为苏北地区的经济也崛起了。”
据他介绍,苏北城市宿迁是一个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对外输出一直是该市劳务工作的主旋律。但是该市最近连续三年实现内转大于外输。
“宿迁劳动力输出如果每年都递增,那证明宿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劳务输出的反转,证明宿迁的经济上来了。”宿迁的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我们要利用节日动员探家的民工能留在本地,为宿迁建设做贡献。”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2341万余人,其中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140万人,第一次高于1000万人,比去年底增加了164万人。而省外就业转移人数则比去年底减少81万人。
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一位负责人称,由于经济发展,很多中西部省份也开始出现用工荒,有些省份已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
“河南这几年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很大,劳务输出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而不是一味地把人往外送。要想办法多吸引务工人员回来,否则就会出现在劳务大省招不到工的局面,那也不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郑州大学MBA中心一位教授建言。
劳务领域生变
“除了劳务输出政策遭遇的新挑战之外,河南劳务市场的发展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劳网CEO周文华介绍说,“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劳务业的链条比较完整,服务也非常成熟,职业中介、派遣公司、综合性人力外包公司都很发达,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需求有较多的服务供应商。”
郑州一家台资工厂的人事部经理向记者回忆了刚开厂时的情景:“当时开工比较急,就想委托一家派遣公司,可是发现真的很难找到一家实力强一点的,见到的大都是个体性质的中介。”
综合富士康郑州厂区在各大人才市场的招聘情况,他们在河南主要需要普工、技工和中高端人才,而且富士康还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和协调沟通能力。因此,仅靠相对官方的招工渠道并不能满足富士康等企业的需求,必须有更多的劳务服务商加入进来。
“富士康和台湾友讯入驻河南是一个信号,我们在长三角的很多合作伙伴是劳务服务商,他们比较看好河南未来的市场,也希望到河南来。”周文华说,“我们正在帮他们做前期市场调研。”
在劳务输出大市重庆,该市信息办和统筹办等部门联手,提出要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模式,打造劳务信息呼叫中心,并最终建立以重庆为基地的“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
“而在河南劳务领域,市场化的力量还比较小和散,需要政府的相应扶持。因为最终一个健康的劳务生态还需要市场自身力量去支撑。”周文华表示。( 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