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到中国港口口岸。国内的铁矿石贸易商大肆逢低吃进铁矿石,库存急剧升至1亿吨左右,现货铁矿石占总进口量的比重高达82.74%,市场由此变得混乱,严重扭曲了国内的铁矿石供需关系。
面对形势的变化,中钢协不为所动,打算以不变应万变将三大矿商耗垮。然而,5月力拓与日本新日铁签订2009年度铁矿石长协首发价,粉矿和块矿在2008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约33%和44%。中钢协最好的谈判时机已过,但中钢协已然打算不妥协。
5天后,中钢协强硬地表示“不予跟进”,但此时的强硬开始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为铁矿石现货价格开始飞涨,很快便超过日澳首发价。对中钢协延误谈判时机、不懂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不满、指责声泛起。
利空消息接踵而来,全球除中国外的主要钢厂均与三大矿商以“日本价格”为模板签订了基准价格协议,将中钢协推向“孤军奋战”的境地。在6月30日这个谈判的最后期限过后,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笃定与三大矿商的谈判将在今年“无果而终”。
8月17日,中钢协意外宣布与三大矿商之外的FMG达成价格协议,降幅为35%,并实行进口统一价,但三大矿商对此均不接受。中钢协借FMG模式与三大矿商进一步谈判以实现“中国价格”的意愿几无希望。
强硬了大半个谈判过程的中钢协,无奈之下将2009年的谈判做成了“夹生饭”。“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中钢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