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在1月10日《上海证券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下一步可通过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结汇税制度以及加强资本流动管制等措施,将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国际热钱围堵在境外。
其中,尤其通过完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调整出口收汇联网核查管理政策以及严格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和对外担保余额管理等措施,以有效控制无贸易背景的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或预收货款等类热钱流入方式,防止这些热钱借道贸易途径“蒙混过关”。
他并强调,对此,特别要注意抓紧研究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和结汇税制度推出的制度依据、可行性方案,一旦可行,而且时机又成熟就可以尽快推出,至少应将其作为政策储备。
王勇认为,央行应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加强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组合拳结构及效应研究,能够在“稳物价、促转变、防风险、推改革”方面起到奇效。
除了在上游打击国际热钱,他还建议,在下游,央行着力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继续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汇率等常规数量和价格工具,加强工具使用的有效组合,根据需要及时回收流动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其中,他特别推崇的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这是新一年央行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货币信贷管理体制框架,旨在淡化信贷限额管理模式。
他并指,央行应将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等政策紧密协调,以形成管理通胀预期的合力。
他提出,央行乃至社会各界都应跳出传统的思维逻辑,不再将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只看成是央行和金融机构的事。当然,央行还有责任加强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稳健货币政策的解释与沟通,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正确引导市场的通胀预期。(周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