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芜湖举行的某钢铁论坛上,马钢集团总经理苏鉴钢预计,2012年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将继续,钢厂将从过去的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涉及物流、贸易、加工配送,要把产业链延伸到最终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对于2012年的形势,持类似观点的不止马钢集团一家。参会的河北钢铁集团、江苏沙钢、山东钢铁集团等钢厂均表示出下一步将布局物流或转型发展。论坛上,业界探讨更多的是“如何打造出根据国家政策发展需求的钢铁物流产业链,从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由于原材料不断上涨等原因,2011年国内钢铁企业濒临全面亏损。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875.3亿元,同比下滑4.51%,销售利润率更是低至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钢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
为寻找新的赢利点,已有钢铁企业开始进入离钢铁行业比较接近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向东认为,“目前钢企应进行‘商业模式的建设’,即打造上游到下游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既能保证原材料,又能保证销售。”除了商业模式的转型,苏鉴钢表示应从过去的制造商转型为服务商。
随着钢铁行业的持续低迷,钢厂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钢铁物流方面的潜力。今年1月,河北钢铁集团宣布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向物流业投资86亿元;2011年,江苏沙钢宣布计划斥资300亿元筹建玖隆物流园,拓展下游加工业和物流领域。王向东也表示,济钢和莱钢历时两年多的重组,就是要在钢铁行业这一轮大调整中,发展“集群式产业链”,在加工、配送、资金运作在内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体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目前钢厂都在提高钢材的直销比例,已经从过去的40%提高到了去年的70%,这使得很多钢贸中间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未来钢铁销售代理企业将重新洗牌,而一些像中铁物资、五矿等大型流通企业则利用资金和网络优势,正在向上下游延伸,并与钢铁企业战略合作,获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他表示“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在此过程中,需警惕部分地区借建设物流园区之机出现‘圈地’现象。”他表示,真正的物流园区,应该有良好的产业支撑、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合适的分布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