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早报—钢市行情小幅拉高

广告

早报—钢市行情小幅拉高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11月06日 08:50:00 打印

  11月6日,晴。

  昨日,上海建材市场主流报价跌后企稳,全天下调10-20元/吨左右。二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3500元/吨,三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3630元/吨,大厂高线主流价位在3520元/吨。连续下挫的价格对中间需求吸引力再度加强,而市场成交的放大无疑会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昨日,调价钢厂甚少,倒是从成本来看,印度矿外盘报价再度突破100美元/吨颇为吸引眼球,眼下油价、金价、运费是全面上涨,现货矿既有资源偏紧的压力,又有大宗商品集体走高的支撑,短期仍然有走高动力。此种情况,也使得钢厂多了一个成本借口,价格易涨难跌。

  总的来看,需求略有好转,商家人心思涨,预计今日市场主流报价将小幅高开。

  【钢厂调价】

  建筑钢材

  ◆河南济源钢铁与11月5日对盘螺出厂价格上调70元/吨。

  ◆鄂钢于11月5日对普高线、螺纹钢出厂价格上调30元/吨,对普圆出厂价格上调80元/吨。

  中厚板:

  ◆安钢于11月5日对中厚板出厂价格上调30元/吨。

  带钢:

  ◆莱钢于11月5日对窄带刚出厂价格上调70元/吨。

  ◆鄂钢于11月5日对热带出厂价格上调50元/吨。

  型材:

  ◆天津江天于11月5日对大槽钢、大工字钢、H型钢出厂价格上调30元/吨。

  ◆首钢红冶于11月5日对角钢出厂价格上调20元/吨。

  【宏观经济】

  央行行长助理:人民银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5日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企稳向好的势头依然明显,但目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在出席第五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开幕式时,郭庆平说,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的关系,提高金融可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促进民间直接投资,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善外汇管理。

  郭庆平表示,就国内而言,从目前看,政府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措施在短期内已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当前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企稳向好的势头依然明显。一是经济增长逐渐加快,经济主体信心趋于恢复。二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三是价格下行压力开始继续缓解。不过,目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当前,全球贸易水平持续萎缩,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正常功能的恢复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水平令人担忧,加上各国宏观政策协调有效性不足,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没有消除,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铁矿石市场】

  交通部:外贸铁矿石进口超量现象突出

  11月5日,在总结今年前8个月大宗商品港口吞吐量情况时,交通部指出,今年1-8月份,煤、油、矿等大宗商品外贸进港吞吐量继续高位增长,尤其是外贸铁矿石进口超量现象比较突出。

  交通部称,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外贸“出多进少”格局发生变化,煤炭外贸进港吞吐量逐月走高而出港量明显减少。1至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外贸进港6973万吨,同比增长2.9倍,其中,7、8月份的进港量分别达1241万吨和1204万吨。

  在国内炼厂3月份以来开工率提高的带动下,原油(79.84,0.22,0.28%)外贸进港量屡创新高,1至8月份,原油外贸进港1.2亿吨,同比增长7.9%,比上半年累计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达1718万吨。

  1至8月份,铁矿石外贸进港吞吐量4.4亿吨,增长29.1%,比上半年累计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出现20%以上的月度增幅,国内主要铁矿石接卸港口压船压港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1至9月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0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完成旅客运输量17019万人,增长20%,其中国内航线增长22.6%,国际航线下降8.5%。货邮运输量实现正增长,完成310万吨,增长0.4%,其中国内航线增长3.9%,国际航线下降8.1%。邮政行业运行稳定,回暖势头继续巩固。前三季度,邮政业务总量1184亿元,同比增长14.5%。

  【钢铁市场】

  钢铁业兼并重组条例草案出炉今在京过堂

  再三推迟出台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下称《重组条例》)终于有了推出时间表。

  昨日,早报记者从一位大型国有钢企管理层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暂称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的重组条例草案经过多番讨论后,现已完成定稿。

  今天,包括宝钢、武钢、河钢等在内的国内主要钢厂相关负责人将齐聚北京,就意见稿提出最后修改意见。最终定稿的文件在经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会签后,预计于年内正式发布。

  11月4日,在上海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节能环保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透露,根据“38号文件”(即国务院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制定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抑制产能过剩的几个原则和政策导向,未来将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发布引导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文件。

  重组阻碍在地方利益

  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这主要规定了未来三年钢铁业发展的目标及发展的主体框架,而对于如何在机制层面推动兼并重组并未有政策出台。

  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和政策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钢铁产能总体过剩的背景下,通过兼并重组,优化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已成为实现钢铁产业振兴的当务之急。而业内对于作为政策细化的《重组条例》一直都颇为期待。

  6月17日,在辽宁鞍山召开的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透露,工信部正研究制订《重组条例》。

  原计划在9月出台的《重组条例》一直并未能够如期推出。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钢铁业牵涉面较广,尤其是地方利益,因此态度非常慎重,进展缓慢。工信部官员在多个场合数次表示,必须要解决行业健康发展和地方利益的矛盾,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兼并重组。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年来不增反降。全国现有粗钢生产企业500多家,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2008年,中国前9名大钢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7%;而今年1-8月,这一数据下降了2个百分点。

  增加兼并重组主体

  业内也有人担心,《重组条例》会再次沦为“摆设”。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次充分考虑了现实困难,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是放宽钢铁企业投资权限,让地方性有实力的钢企也能够实现跨区域重组;另外,对于现有钢铁企业的优质资产,一些原本不在重组主体范围内的企业,也将获得政策上的支持。换言之,民营钢企跨区域重组也有可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在中国钢铁业的联合重组中,很大一个障碍就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问题。钢铁企业往往是一个地方的财税和就业支柱,因此地方政府很难让其被外来企业重组。之前业界曾有建议指出,在兼并重组完成后,初步设想被收购钢铁企业每年产生的利税,按照“五五开”的方式,由兼并企业所在地政府和被兼并企业所在地政府分成。上述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这个建议有一定道理,但在目前各地“保增长”的背景下,再加上要突破既有的财税体制,实施难度较大。

  据早报记者了解,正在制订的落后产能淘汰规划,强调地方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责任,同时也会要求企业加强环保监测和控制措施,而银行方面会从严控制落后产能项目的信贷审批。

  上述业内人士还对早报记者表示,《重组条例》的出炉,对于淘汰落后产能也是有促进作用的,“落后产能对一些小钢厂可能是命脉,轻易淘汰不掉。但如果这些小厂被大型钢铁集团重组并完成整合后,淘汰阻力就会小很多”。

上一篇:钢铁巨头突围产能过剩

下一篇:国内钢材库存下滑 曙光再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