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两年9000亿 河南利用外来资本超前10年总和

广告

两年9000亿 河南利用外来资本超前10年总和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编辑:库晓洁 2011年10月21日 08:09:09 打印

  以前,西城人要跑大半个郑州才能看场电影,如今万达广场把百货店、影院建在家门口。

  以前,河南爱美的女人们不惜坐飞机到香港、国外去追逐奢侈品大牌,如今家门口有了LV、GUCCI等奢侈品专卖店。

  以前,河南1700多万农民工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如今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代工工厂里制造“苹果”手机、芭比娃娃……

  近两年涌入河南的9000亿外来资本还在发酵中,这些仅仅是触手可及的变化。

  还有许多被我们间接感知的,如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突破……

  一个典范

  中国最大皮革城、最大服装市场落户中原

  以前,爱美的河南女人们为买到便宜又时尚的皮裘和皮衣,不惜坐飞机去海宁,因为那里有个影响世界的皮革市场。

  如今,海宁皮革城随着产业转移浪潮来到中原,扎根新乡开起“分号”。

  与中国最大皮革市场结伴来到河南新乡的,还有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据市场调研显示,全国13亿人平均每人至少有一件衣服来自杭州四季青。

  与以往省外投资商投资河南商贸流通领域不同,这两家国内服装业标杆性市场,是带着其数千家商户转移到了河南,海宁皮革城则明确表示要把河南打造成中西部最大皮革交易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海宁皮革城至今仅在国内3个城市进行扩张,河南是其西进北上的重要通道。在海宁皮革城的规划中,市场做起来后,将逐渐吸引海宁的皮革生产商把工厂搬到新乡。有人说,这种市场与工厂前后脚转移的模式,有望带动河南皮革产业走向一个新阶段。

  10月19日,新乡市卫滨区区长刘威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近段日子,韩国服装协会也将带团考察河南,有望在新乡建立韩国服饰中国首个集散中心。

  “中西部最大皮革交易中心”“中国服装第一街”“韩国服饰中国首个集散中心”……这些充满时尚魅力的称号一一来到河南,未来或将更多。

  一个地区

  新乡以商招商经济名次越来越靠前

  “以前,新乡只有百货大楼一个商圈,今后,围绕火车站汇金城附近有望再催生一个商圈,而这个商圈将成为辐射整个中部地区的商贸流通辐射基地。”新乡市商务局对外开放办公室有关人士分析。

  把国内服装业这几大巨头同时纳入麾下的是新乡天玺置业。该公司副董事长张文学介绍,新乡海宁皮革城试营业以来,包括山西南部等省外一些批发商纷纷前来批发皮裘,海宁不少商户“挤破头”要来河南拓展内销市场。

  如果没有近几年来如火如荼的招商引资工作,海宁皮革城不会来河南,杭州四季青不会到新乡,国内上千个服装品牌进军中原的步伐不会这么快……

  “以海宁皮革城为首的国内服装行业先锋落户新乡,是新乡近几年来招商引资的成功典范,也是以商招商的典型代表。”新乡市商务局局长靳新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近几年来,大招商为新乡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靳新峰既是见证者又是奋斗者。

  靳新峰说,仅2010年,新乡市开工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就达19个,这些投资企业的不断落地和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根据新乡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在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带动下,新乡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增速分别由2006年的全省第七位、第九位上升到去年的第四位和第三位。

  一个人物

  打工妹不必背井离乡找工作了

  来自河南省商务厅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全省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1万亿元,相当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4,成为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富士康、娃哈哈、杉杉、奇瑞等一批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的成功引进,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而且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随着一大批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我省,大批农民工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对于新乡市21岁的姑娘张怡来说,她从海宁皮革城、杭州四季青的内迁过程中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新乡海宁皮革城一专卖店做导购,“前两年在深圳工作,一个月三四千元,回到新乡,在这里打工,转正后一个月1400元,加上提成,能拿2000多元不成问题。”

  张怡说,尽管工资没有深圳高,但开支也没深圳大,关键是可以住在家里,吃着父母做的饭,比到外地工作幸福多了。

  受益于我省大招商而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不止张怡一人,仅去年,就有9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在省内找到就业岗位。

  来自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消息,2010年以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2455万,其中省内转移达1360万人,省内就业的农民工人数首次超过省外。

  过去,我省2300多万农民工中,选择到省外就业的劳动力明显多于在河南家乡就业的人数,最多时达到1700万人,但到去年,只有1220万人选择到省外就业,占总人数的51%多。这说明,随着河南省内企业的增多,特别是我省近年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在用工岗位不断增加,与省外工资待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更多河南人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一个全局

  2008年以来,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超前10年总和

  新乡市和新乡姑娘张怡仅仅是全省承接沿海城市产业转移,抓住招商引资黄金机遇期,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缩影,一个人物命运转折的缩影。

  今年8月,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与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在郑州举行,我省成功签约327个项目,投资总额逾3000亿元。

  仅2010年,全省重大活动签约项目达1265个,投资总额超过5800亿元,成为来豫客商最多、签约项目和合同金额最多、招商规模最大、招商成效最显著的一年。

  面对一波又一波汹涌而来的境内外资本,河南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土,又一个对外开放新高地正在形成。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扎根中原。在信息产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食品工业等领域,也都上演了“大鳄”竞相投资的场景,衡量我省经济发展三大指标——对外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资、消费内需纷纷取得大跨越大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外来客商投资企业1万余家。其中来豫投资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68家和128家。

  2008年以来,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比前20年的总和还要多;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累计达到9400多亿元,超过此前10年的总和;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完成662亿美元,约等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总和。

  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指标,同样反映了河南良好的发展势头。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介绍,今年前9个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6.1%,居中西部第一位;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000亿元。

  一些思考

  抓不住转移黄金期就可能丧失主动权

  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打造产业转移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

  在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看来,有了这一含金量极高的“指导意见”保驾护航,中原经济区将呈现“井喷效应”。

  不过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省仍处于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研究认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可能也只有这两三年。我省要争取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如果抓不住、用不好,就有可能丧失跨越发展的主动权。

  与我们同处中部地区的安徽省,近两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是我省的2倍还多;重庆今年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翻番;而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14家,是我省的3倍还多。

  省内专家分析,我省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上的差距,相当程度源自开放上的差距。但辩证地看,这也正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通过开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为我省经济发展寻求更持久的动力支持。

  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对外开放有了更大的载体和平台。河南的改革开放也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上一篇:宝钢获批赴港发行65亿元人民币债券

下一篇:BDI指数3个月涨幅7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