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战危机、保增长,保民生”这一目标,结合郑州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下滑势头得到遏止,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但经济增长与正常年份相比仍处低位,全市经济仍在困难时期,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完成全年目标还面临不少困难,全面回升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1524.3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缩小了与全省平均增长率的差距。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98.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682.3亿元,增长12.6%。
月份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0.9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3.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实际利用外资7.76亿美元,同比下降14.0%。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增速稳中趋升,经济效益下滑势头得到一定缓解,工业经济正向好的方向发展。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0.9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分月看,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提高,并于7月份达到两位数,为14.3%,比3月份提高15.3个百分点,超过去年10月份增速4.1个百分点,是自去年11月份进入个位数增速甚至负增长,历时9个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平台。表明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全市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势头已得到基本扭转。企业复产、复工步伐较为明显。去年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订单急剧下降,不少工业企业从正常生产状态转为停产半停产状态。今年以来,随着国内需求扩大政策效应显现,企业复产复工步伐较为明显。7月末,全市停产企业152家,停产面为6.1%,分别比1月末、2月末、3月末、4月末、5月末和6月末下降10.8、5.5、3.8、2.8、1.7和0.5个百分点。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月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3.4亿元,同比增长8.8%,比重工业增速快8.2个百分点,轻工业累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 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37.5亿元,同比增长0.6%。从回升幅度来看,7月份,重工业增长15.1%,比年初提高27.2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比轻工业高22.2个百分点; 7月份轻重工业基本实现同步增长。
中小型企业生产增速加快,大型企业生产有所好转。月份,中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599.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5.5%,同比增长5.7%。其中7月份则达到19.2%的快速增长,比六月份提高6.2个百分点,增速呈现逐步加快之势。中小型企业拉动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增长4.8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01.4亿元,同比下降14.2%,比上半年降幅减缓0.5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下拉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发电量、工业用电量增长逐月回升。1-7月份,全市全部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6.8%,降幅比上半年减缓4.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速由上半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增长6.4%。用电量出现正增长现象,表明工业经济运况开始出现了积极变化。发电量和供电量7月份当月增速由上半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增长4.3%和3.5%。近七成行业出现回暖。1-7月份有23个行业增加值与上半年相比增长加快或降幅减缓。其中农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15个行业增速比上半年加快,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电力等8个行业的降幅比一季度有所减缓。
(二)投资稳步增长,增速有所回落。12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8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比1-3月、1-4月、1-5月份加快6个、4.7个和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结构继续向好。1-7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3%,分别比1-5月、1-6月回落0.9个和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0.0%。在工业投资中,食品、机械、化工、煤炭、建材等郑州优势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纺织、冶金等行业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建项目投资规模适度扩大。
1-7月,全市在建项目267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59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为219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4%。其中,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260个,同比增加27个,投资规模为1510.1亿元,完成投资310.6亿元,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城镇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36.1%,高于全省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大项目带动作用依然不强。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速减缓。
1-7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33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76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为1283.7亿元,增长83.7%,其中,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108个,投资规模为584.6亿元,完成投资亿元,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城镇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21.2%。
(三)商品房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恢复性增长明显。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4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3%,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32.2个和6.3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至今年二月连续下降的态势;商品房销售额193.5亿元,增长74.3%,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34个和2.4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1-7月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7月增长19.2%,增速比6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增速。分地区看,1-7月,城市销售额573.6亿元,同比增长18.7%;县及县以下销售额240.7亿元,同比增长16.8%;城市高于农村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7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19.2%;住宿餐饮业销售额125.0亿元,同比增长12.8%。
(五)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7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5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增收形式不容乐观。在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28.2亿元,同比上升0.8%,非税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1.4%。1-7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57.7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27.3亿元,同比增长17.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8.7亿元,同比增长19.0%;环保支出3.3亿元,同比增长2.1倍;农林水支出13.7亿元,增长1.3倍。
(六)金融状况良好,存贷规模扩大,贷款增速回落。7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9.5亿元,增长23.4%,比6月末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999.1亿元,增长27.7%,与6月末比,各项贷款余额减少14.1亿,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7月底,工业贷款649.0亿元,比年初增加95.9亿元,增长17.3%,比6月末工业贷款余额减少10.4亿元;商业贷款233.5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增长8.4%;基本建设贷款858.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3亿元,增长43.6%。
三、经济走势判断在国家总体经济企稳向好,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市经济将继续企稳向好,发展逐步提速。通过对1-7月经济运行趋势的分析,经测算:2009年三季度当季全市经济(GDP)将到达11.5%左右的增速,累计达到9%左右的增速。具体计算: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发展,三季度累计增加值增速为4.3%到4.5%;第二产业三季度当季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当季增加值有一个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2%—13%的增速,其中工业当季增加值增速到达10%以上,建筑业增加值保持25%以上的增速,第二产业三季度累计增加值将达到4.6%—5%的增速;第三产业在上半年较快增速的基础上,增速有所回落,预计三季度累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将在12%—12.5%左右。
要完成全年经济增长12%的目标,经测算: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4.5%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2.1%左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0.1%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2.5%。
要完成全年经济增长13%的跨越式目标,经测算: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应达到4.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3.4%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应达到12.2%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3.0%。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1524.3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缩小了与全省平均增长率的差距。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98.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682.3亿元,增长12.6%。
月份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0.9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3.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实际利用外资7.76亿美元,同比下降14.0%。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增速稳中趋升,经济效益下滑势头得到一定缓解,工业经济正向好的方向发展。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0.9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分月看,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提高,并于7月份达到两位数,为14.3%,比3月份提高15.3个百分点,超过去年10月份增速4.1个百分点,是自去年11月份进入个位数增速甚至负增长,历时9个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平台。表明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全市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势头已得到基本扭转。企业复产、复工步伐较为明显。去年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订单急剧下降,不少工业企业从正常生产状态转为停产半停产状态。今年以来,随着国内需求扩大政策效应显现,企业复产复工步伐较为明显。7月末,全市停产企业152家,停产面为6.1%,分别比1月末、2月末、3月末、4月末、5月末和6月末下降10.8、5.5、3.8、2.8、1.7和0.5个百分点。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月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3.4亿元,同比增长8.8%,比重工业增速快8.2个百分点,轻工业累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 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37.5亿元,同比增长0.6%。从回升幅度来看,7月份,重工业增长15.1%,比年初提高27.2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比轻工业高22.2个百分点; 7月份轻重工业基本实现同步增长。
中小型企业生产增速加快,大型企业生产有所好转。月份,中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599.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5.5%,同比增长5.7%。其中7月份则达到19.2%的快速增长,比六月份提高6.2个百分点,增速呈现逐步加快之势。中小型企业拉动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增长4.8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01.4亿元,同比下降14.2%,比上半年降幅减缓0.5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下拉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发电量、工业用电量增长逐月回升。1-7月份,全市全部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6.8%,降幅比上半年减缓4.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速由上半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增长6.4%。用电量出现正增长现象,表明工业经济运况开始出现了积极变化。发电量和供电量7月份当月增速由上半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增长4.3%和3.5%。近七成行业出现回暖。1-7月份有23个行业增加值与上半年相比增长加快或降幅减缓。其中农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15个行业增速比上半年加快,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电力等8个行业的降幅比一季度有所减缓。
(二)投资稳步增长,增速有所回落。12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8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比1-3月、1-4月、1-5月份加快6个、4.7个和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结构继续向好。1-7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3%,分别比1-5月、1-6月回落0.9个和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0.0%。在工业投资中,食品、机械、化工、煤炭、建材等郑州优势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纺织、冶金等行业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建项目投资规模适度扩大。
1-7月,全市在建项目267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59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为219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4%。其中,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260个,同比增加27个,投资规模为1510.1亿元,完成投资310.6亿元,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城镇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36.1%,高于全省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大项目带动作用依然不强。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速减缓。
1-7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33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76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为1283.7亿元,增长83.7%,其中,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108个,投资规模为584.6亿元,完成投资亿元,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城镇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21.2%。
(三)商品房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恢复性增长明显。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4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3%,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32.2个和6.3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至今年二月连续下降的态势;商品房销售额193.5亿元,增长74.3%,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34个和2.4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1-7月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7月增长19.2%,增速比6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增速。分地区看,1-7月,城市销售额573.6亿元,同比增长18.7%;县及县以下销售额240.7亿元,同比增长16.8%;城市高于农村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7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19.2%;住宿餐饮业销售额125.0亿元,同比增长12.8%。
(五)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7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5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增收形式不容乐观。在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28.2亿元,同比上升0.8%,非税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1.4%。1-7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57.7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27.3亿元,同比增长17.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8.7亿元,同比增长19.0%;环保支出3.3亿元,同比增长2.1倍;农林水支出13.7亿元,增长1.3倍。
(六)金融状况良好,存贷规模扩大,贷款增速回落。7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9.5亿元,增长23.4%,比6月末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999.1亿元,增长27.7%,与6月末比,各项贷款余额减少14.1亿,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7月底,工业贷款649.0亿元,比年初增加95.9亿元,增长17.3%,比6月末工业贷款余额减少10.4亿元;商业贷款233.5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增长8.4%;基本建设贷款858.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3亿元,增长43.6%。
三、经济走势判断在国家总体经济企稳向好,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市经济将继续企稳向好,发展逐步提速。通过对1-7月经济运行趋势的分析,经测算:2009年三季度当季全市经济(GDP)将到达11.5%左右的增速,累计达到9%左右的增速。具体计算: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发展,三季度累计增加值增速为4.3%到4.5%;第二产业三季度当季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当季增加值有一个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2%—13%的增速,其中工业当季增加值增速到达10%以上,建筑业增加值保持25%以上的增速,第二产业三季度累计增加值将达到4.6%—5%的增速;第三产业在上半年较快增速的基础上,增速有所回落,预计三季度累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将在12%—12.5%左右。
要完成全年经济增长12%的目标,经测算: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4.5%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2.1%左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0.1%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2.5%。
要完成全年经济增长13%的跨越式目标,经测算: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应达到4.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3.4%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应达到12.2%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必须达到13.0%。
1、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郑州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2008年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0%以上,扩大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从供给角度分析,一是要把经济“亮点”做“亮”。从上半年看,我市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增速都在20%以上,要继续搞好配套服务,保持这些行业的高速稳定发展;二是要把短板拉长,进一步提振工业经济。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代表,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深远。目前工业生产是影响全年目标完成的主要因素,在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是生产中的短板,7月份,全省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郑州市的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为下降9.7%,增幅比全省低15.7个百分点。如何提升大型企业增速,并恢复正常生产,是全市工作走出低谷的根本;三是重点争取新增产能的提前开工生产,如郑州海马、郑州日产的提前生产必然会对全市经济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3、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工作重点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主要途径。从郑州目前的经济形势看,消费不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以扩大内需为主向扩大消费为主转变,提升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消费结构上,重点是集团消费;从财政支出方面,应提倡采购地产品、使用地产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民生建设,推动旅游消费。
4、落实促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减少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反向影响。1-6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4.97亿美元,同比下降26.9%,其中出口总值9.46亿美元,同比下降30.5%。1-7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9个,同比下降18.3%;合同利用外资8.66亿美元,下降50.2%;实际利用外资7.76亿美元,同比下降14.0%。利用出口鼓励政策的落实,扩大出口,减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友情链接: 郑州钢材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