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它们规模不大、影响不足,多数不为人知;这是一个相对弱小的群体:它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平均“生命”周期不足3年。
这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河南,这样的“小不点”有35万家之多,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这还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因为它们的数量庞大,因为它们默默无闻,因为它们的存在关系着数以千万计人的幸福生活。
探寻小微企业成长路上的坎坎坷坷,挖掘“3年”宿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报今日起特推出“关注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调查”系列报道,分别从政府、市场、法治、金融、人力等五个层面,进行采访报道,力求还原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破解小微企业的生命密码,为小微企业营造更加宽松、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于成长的发展环境。
从冬至春,针对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暖风频频。
2011年12月16日,省国税局发布消息,调整增值税起征点。省国税局有关人士表示,这次增值税起征点调整,主要是为小微企业减负,为个体经济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此前,国务院出台九大金融财税政策力挺小微企业,释放进一步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支持的强烈信号。
然而,省会一调研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小微企业主对“九条意见”不知情或不甚了解。部分小微企业主表示,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张扬说,小微企业对政策不敏感其实反映了两种心态:一是不关注,二是没信心。
作为全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因子,小微企业在河南有35万家之众,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了过半GDP、近半的税收和七成以上的就业岗位。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也重视有加。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企业培育发展、金融税收政策、土地征集使用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扶持政策。我省也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细化和丰富。
“当时这些政策出台后,我们也着实激动了一阵子。”郑州康洁公司负责人赵进国说 但是后来发现很多政策操作起来都面临很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比如《若干意见》提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但如何集聚发展?只提出了“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这些原则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很多无法落地。”
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鞠亚也有同感:这就是典型的政策“玻璃门”现象,看着挺不错,就是摸不着。“还有,地方政府棚架政策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一些很好的政策因为触及地方利益,压根儿就没有落地。”
政府管理应“一切从简”
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接受采访时夏成要求隐去自己企业的名称。“做个生意不容易,和气生财,谁俺都得罪不起。”
去年年底,夏成突然接到税务部门专管员的紧急短信通知,要求他必须在月底前到专管员处报到。到了税局才知道,要求花150元钱订一份税务方面的杂志。“在人家面前求财,这点要求是必须满足的。”
“相对于以前,这种‘吃拿卡要’的事情还真少了很多。”夏成说,对于业务相对单纯的商贸服务公司而言,现在除了个别有实权的部门外,其它一些机构已基本上不再找麻烦了。
从事酒店生意的张志刚似乎就没有夏城幸运了。“掰着指头算一下,一个饭店十几个部门都能管住你。甚至‘门前三包’都能给你使使绊子。”
张志刚说,从健康证申领到计划生育检查,从规范门头装饰到卫生单位评比,从食品安全培训到地沟油专项检查,一个饭店要应付的事情实在太多。 “都说现在管理部门服务意识增强了,我不否认。但是,相对于频繁、具体的管理,服务的内容、意识、主动性都还有不少差距。”
畅通渠道建“信心桥梁”
提高服务水平,畅通沟通渠道,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
去年9月,济源市43家政府部门集体进驻新浪微博,明确提出将按照发帖数、网民关注度、网民满意度等指标对各部门政务微博进行检查考核。
固始县主要领导公开公布手机号码,承诺24小时接受企业、群众的监督,曾经引起全省上下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郑州市国税局开通“郑州国税纳税服务网”,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涉税事宜。同时,通过“纳税人满意度评价系统”,纳税人可直接在网上对国税相关部门的办税环境、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执法质量进行评价,对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现象进行举报。
“政府的努力并不是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张扬说,郑州市一街道办事处设立的企业意见箱,三个月未收到一份意见。他们也曾做过一次调研,发现小微企业主对政策环境变化不关注,对政策研究没兴趣,对政府部门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信任。
张扬说,对政府部门缺乏信任是个危险的讯号,是影响小微企业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要改变这一固有认识和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部门真正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来搭建与广大小微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桥梁。 “”
“政府服务对大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对小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固然精彩,‘雪中送炭’更是必要。”张扬说。“如果有一天,小微企业也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扎根肥沃的土壤,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那么小微企业发展的春天就到了,长成参天大树也有了可能。”但是后来发现很多政策操作起来都面临很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比如《若干意见》提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但如何集聚发展?只提出了“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这些原则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很多无法落地。”
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鞠亚也有同感:这就是典型的政策“玻璃门”现象,看着挺不错,就是摸不着。“还有,地方政府棚架政策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一些很好的政策因为触及地方利益,压根儿就没有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