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油价下调无望 定价机制市场化呼声渐高

广告

油价下调无望 定价机制市场化呼声渐高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9月23日 10:15:24 打印

导读: 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人们对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涨得快降得慢”一直议论颇多。每次涨价后有关政府部门的解释,并没有平息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反而引来更多的质疑声。

  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人们对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涨得快降得慢”一直议论颇多。每次涨价后有关政府部门的解释,并没有平息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反而引来更多的质疑声。而矛盾的焦点日益指向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的合理性。专家表示,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扭曲,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推行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

  记者谢利某加油站,两位司机在攀谈。“前一阵都说油价要下调,我每次只加半箱油。怎么到现在也不见动静啊?”

  “说的是啊,这都半年多了,国际油价跌,咱这儿就是不降。”

  应该说,这两位的谈话代表了当前大多数国内汽油消费者的心声。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月和4月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批发价格每吨分别上调了350元和500元,涨幅的确不小。而进入8月份以来,受欧美债务危机以及担忧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出现连续下跌。8月4日,布伦特原油时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107.3美元,相对于年内第二次上调油价时的120美元/桶,跌幅着实不小。这也是市场对油价下调翘首以盼的原因。事实上,国内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还是在去年的6月。此后,国内汽柴油价格连续四次上调,目前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不过,大家的期待并没能成为现实。9月份后,国际油价在振荡中又有所回升。而根据息旺能源网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21日,我国成品油调价所参照的三地原油价格加权平均变化率已从前期的濒临-4%回到-0.55%。这意味着成品油下调窗口已然关闭。与此同时,汽柴油批发价格却在上涨,其中柴油批发价已涨至最高限价。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全国93号汽油批发均价为9194元/吨,0号柴油批发均价为8437元/吨,与8月29日的价格相比分别上涨了193元/吨和249元/吨。

  就在国内石油巨头上调成品油批发价的同时,海关总署近日披露的一则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对油价倒挂的质疑。据海关总署称,在为期4个月的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中发现,走私进口1吨柴油能获取700~1000元的暴利。此外,从7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已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是以零关税进口。这不禁令人质疑,油企所谓“成品油价格没有下调空间”是否经得住推敲。

  如果说能源企业出于垄断目的以及技术和效率方面的落后,而不愿意主动降价,那么,按照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油价是否应当随国际油价下调呢?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做过解释:“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三种原油价格按22个工作日计算,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每桶110~115美元之间,没有达到降价的边界条件。”并表示,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时点价格的短期下跌对平均价格影响有限,目前调价参考的三种原油平均价格仍高于4月7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时价格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

  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人们对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涨得快降得慢”一直议论颇多。每次涨价后有关政府部门的解释,并没有平息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反而引来更多的质疑声。而矛盾的焦点日益指向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的合理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扭曲,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推行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

  按照我国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对此,林伯强表示,这一定价机制对短期国际油价变化不敏感。“目前国际油价波动很大,4%的幅度很容易满足,但22天就不容易了。因此,即使最近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还得等够天数”。而其他国家的油价可以很快跟随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而快速下调。他建议政府抓住大家对调价的期待以及国际油价的下跌时机,加快改革定价机制。具体可以考虑把天数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幅度缩小为2%或者3%,并使之成为一个自动调整的过程。“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每10个工作日小幅度调一次价。如果政府认为油价大幅度上涨会使消费者难以承受,可以减免油价中的消费税(目前汽油价格中有2元是税收),或者对油价上调设上限。”

  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田景惠也认为,当前定价机制使得无风险套利空间较大,加剧了市场波动;另外,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加大,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油品市场的影响加剧,体现在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不当的行政干预会加大市场供求矛盾。林伯强表示,国际油价稳定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今后面临的更可能是油价经常性的大幅度波动。而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天数缩短和幅度缩小,可使其对短期油价波动更敏感,更靠近市场,这应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方向。同时,“天数缩短和幅度缩小可以增大投机的难度,增加囤积成本和减少投机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关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数据存在争议,无论是发改委统计的54.8%还是工信部的55.2%,我国目前对原油进口高度依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对未来国家能源政策将产生巨大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谈到成品油价格改革时表示,2001年燃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到2004年为防止通胀,又脱了轨,改由政府直接管理,目的是以行政力量压低成品油价格。然而,原油、成品油作为高度国际化的产品,加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油价已经不可能在国内“封闭运行”。因此,加快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

  实际上,成品油价格改革正在提速。按照国家发改委所发通知,今年8月起,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将逐步实行市场定价,今后将每月调整一次。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成品油价格全面改革的前奏,为下一步汽柴油价格改革埋下伏笔。

  “今后政府主要通过增加和投放储备来调控市场,而不是简单地规定价格。”田景惠说。

上一篇:随行提价+产能扩张 兖州煤业稳步增长

下一篇:9月23日钢市早报:终端观望,商家悲观,钢价稳中有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