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郑州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广告

郑州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03月04日 09:06:00 打印
       在昨日上午召开的郑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长赵建才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详细回顾了过去5年来取得的各项工作成就,并对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和2009年政府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

  关键词——生产总值

  全市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074亿元增加到3004亿元,年

均增长15.2%。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有5个县(市)经济总量位列全省十强,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

  关键词——城乡面貌

  建成区面积由2003年的212.4平方公里扩大到302平方公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308天提高到325天。农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公路总里程由6593公里增加到10898公里,电话、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升。

  关键词——社会事业

  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市属国有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惠及全民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关键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去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067.2亿元,是2003年的2倍。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5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22.4平方米、39.7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和46.4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8%和31.3%。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简单说,就是每个家庭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该家庭经济越富裕。

  成就回顾

  5年郑州累计完成投资1977亿元

  赵建才表示,我市于2006年成立了8个重点工程指挥部,以扶优扶强、产业园区建设、科技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管理、交通枢纽和物流、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八项重点工程为依托,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43个,累计完成投资1977亿元,年均增长44.1%。

  超百亿元工企达到7家

  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4260亿元和443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增加853家,达到998家,超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7家。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产量位居亚洲第一,宇通公司城市豪华客车和城市公交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速冻食品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

  期货交易额翻至19.6倍

  会展业发展迅速,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博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二届全球服务外包大会等大型展会。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产业快速发展,汇丰银行、民生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额达到15.6万亿元,是2003年的19.6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易初莲花、华润万家及大商、华联、苏宁等商业企业入驻我市。

  5.8万人实现脱贫

  5年来,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154.8亿元,年均增长35%。积极构建都市型、近郊型、远郊型三个农业圈层,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60万亩。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06万亩,解决了8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5.8万人实现脱贫。

  城市建设投资509亿元

  编制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郑东新区总体规划》、《郑州市中心城区保护和改造规划》等一批发展规划,修订完善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5年投入资金509亿元,打通断头路33条,拓宽改造道路12条,建成立交桥7座,实施雨污水管网和积水点改造工程215项,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城市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2%。优先发展城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4218台。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危旧房改造步伐,95个村(组)实施改造,拆迁面积达到1292万平方米。

  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

  5年来,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累计开工项目45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7亿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突破20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突破30万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内环30个高层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郑开大道建成通车。

  关闭3000多家污染企业

  加大对小火电、小煤矿、小水泥、小造纸和砖瓦窑厂的整治力度,关闭、淘汰污染严重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3000多家。六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8.5万吨。大力实施森林生态城建设,新增造林84万亩。出台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大黄河湿地保护力度。对金水河、东风渠、熊儿河等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市区河流初步实现了“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

  文化旅游收入翻3倍

  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中华炎黄二帝巨塑、黄帝故里改造等项目完工,商城遗址公园建设和嵩山申遗等项目进展顺利。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快乐星球》、《小樱桃》和《独脚乐园》等品牌名扬海内外。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举办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嵩山少林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2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3.5倍和3.1倍。完成了郑州歌舞剧院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了杂技团股份制改造。各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建成社区文化中心100个和达到省级标准的农村文化大院500个。

  5年11家企业上市

  中原制药厂、郑州轻汽、郑缆集团、白鸽集团和嵩岳集团所属部分企业的改制重组进展顺利,紫荆山百货大楼等国有商业企业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立了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郑州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投融资公司,组建了郑州百瑞创新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5年内共有11家企业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到20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从业人员达到155万人。全市出口额达到29.5亿美元,境外投资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

上一篇:钢铁股把握价值主线 关注并购重组

下一篇:宝钢今年首次调低钢材价格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