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来新高),涨幅环比扩大0.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涨幅环比扩大0.7个百分点。统计局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中国全面通胀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时”,表示目前还是结构主导型的价格上涨。
统计局
食品类和居住类涨价是主推手
国家统计局11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10月CPI上涨的主要推手。10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关于10月食品价格为什么上涨这么多,盛来运分析称,主要原因除了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比较大,主要是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影响了国内,特别是由于部分国家干旱,粮食减产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
目前不是全面通胀时代
当有媒体向盛来运提问,中国全面通胀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时,盛来运表示目前还是结构主导型的价格上涨。
但他也强调非食品类价格开始出现上涨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理由是现在影响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开始出现。有些国家启动新一轮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后,进一步推高了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
关于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盛来运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特别是国外新一轮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大通胀预期。
专家观点
通货膨胀已经起步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还是真实的。
但他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低估了2个百分点,如果公布的数字是4%,实际就是6%。
沈明高还表示:“考虑到真实的CPI,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是可以承受4%~6%的通货膨胀。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通货膨胀已经开始起步。”
12月可能加息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10月CPI4.4%,超出此前市场一致性预期均值——4.0%,表明近期的通胀压力持续增大。
展望未来,在不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国家稳定物价的若干措施干预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的情势下,CPI新涨价因素将有所弱化,短期呈现缓慢回落之势;但是中长期来看,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将是推动CPI较高位运行的推力。进入四季度物价居高不下,并未出现年中市场所预计的见顶回落,货币超发是个重要的原因,10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便是回收流动性、对抗通胀的举措之一。
前瞻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两个时间窗口比较关键。杜征征预计,12月中旬,将是央行评估加息效果、决定下一步措施的关键时期;12月及全年经济数据将在明年1月22日左右出台,那时也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
如何理财
投资应该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
配置黄金是时下不少人寻求财富保值的不二选择。
不过,“当前贵金属价格已处历史最高水平,投资者应注意买入时点。”华夏银行高级理财规划师赵岩表示,长期看,黄金仍具有较好投资价值,但最好选择在金价回调时买入。
稳健型理财产品是吸引投资者的另一热点。
赵岩建议,从现在起至2011年,百姓理财依然应以储蓄及稳健型理财产品为主,以风险型理财产品为辅,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士可适当调高风险型产品比重,比如可多配置一些能对股票、债券进行灵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或者价值相对低估的题材类股票,“这对于提高投资年化收益是很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