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 专家推一把
“现在设立中原经济区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日前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主办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众多著名学者都表达他们对中原经济区的关切。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大智慧、大文章、大手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河南拥有的区位适中、人口总量大、粮食产量高、文化底蕴厚等优势主要还是潜在优势,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河南的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建设中原经济区对全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原能够在促进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华兴。”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呼吁,“我完全赞成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支持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河南也有独特的优势。“如果单独把河南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看待,河南的经济规模在全球可以排到40位左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认为,通过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将河南优势发掘出来,“这非常重要。”
“看加拿大、巴西这些大国,中部很少有大的人口聚集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分析,“我们通过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体系发展了中部,改变了区域发展的结构,改变了中国人口版图,也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他指出,发展中原经济区,发展大的城市群,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将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在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看来,“如果说‘城乡统筹,城乡互动’是全中国的一个难题的话,这也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最具攻坚价值的地方。如果能为解决城乡统筹提供探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很了不起。”
众多专家指出,全国区域经济的联动离不开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丰富国家的区域经济结构链。”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助于发挥市场的力量,打破行政界线,打破市场分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更有助于中国未来30年整体经济布局以及新的增长极的塑造。”
参加“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的许多专家都曾多次深入河南走访调研,如何从河南省情出发,建设好中原经济区,他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说,河南一定要两手抓,既抓增长区域的培育壮大,又抓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郑州的辐射作用,也要欢迎周边大城市带动信阳、三门峡等市的发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郑新立对河南省情如数家珍,“洛阳有全世界最大的液压机,现在大型锻件都要到洛阳去锻造。”他指出,继续发展支柱产业,将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正是在大格局中审视河南,众多专家不约而同呼吁: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