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和中国的“大粮仓”,河南粮食生产从建国之初就在全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74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是1949年的7.52倍,1978年的2.56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录音)“今年领了685,比去年多了260,我种了18亩地,今年光卖粮食卖了7000多,种地感觉着还是很划算。”
“国家对粮食直补,这二年群众非常欢迎,我们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以前让你交款,现在给你送款,党的政策暖人心呀!地为什么不种好呀!”
这一句句充满喜悦之情的话语,充分表达了我省种粮农民对党和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感激,农民种粮积极性之高溢于言表。
无粮不稳,无粮不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从新中国建立之初,“三农”工作就成为我省各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财力的增强,我省支农惠农力度又逐年加大。2005年,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2008年,河南全省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合计近90亿元,河南省还选择了24个产粮大县,集中全省70%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连续3年进行扶持,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粮食稳定增产。省财政厅副厅长杨舟说:
“我们对农业县、产粮县大幅度增加转移支付,就是为了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他们搞好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让大家感受到:发展农业、种好粮食,能够和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一样,让群众增收,让地方财政增收,富裕一方经济。”
60年来,我省粮食生产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渐渐筑起“中国粮仓”。全省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42亿斤开始,到1978年的400亿斤,再到600亿斤、800亿斤,2006年又历史性的突破1000亿斤,2008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074亿斤,是1949年的7.52倍,1978年的2.56倍。而今年,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秋粮也已丰收在望,有望全年粮食产量连续第四年再超千亿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周立说:
“从河南粮食6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在河南农业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听天由命、任大自然摆布的脆弱的经济部门,而是发展成了由强大的机械设备、较高的农业技术、完善的水利系统、充足的肥料来源等所支撑的现代化大农业。”
河南熟,天下足。60年的农业大发展,河南从温饱不足的省份发展到,现在不仅满足了本省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而且每年还调出近300亿斤的商品原粮和粮食制成品。可以说,河南无愧于“中国大粮仓”的称号。
专家点评: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
河南用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十分之一的粮食。200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074亿斤,已经连续三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的水平,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在我国粮食发展史上,河南是第一个实现粮食总产突破1000亿斤的省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