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安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安徽分站 >> 本地资讯 >>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十年建设发展纪实

广告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十年建设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8年09月23日 16:52:00 打印
制和领导成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8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嘉峪关市与酒钢公司机构分设。至此,结束了延续12年多的酒钢与嘉峪关市政企合一体制。
    1984年5月,甘肃省和冶金部现场办公会议召开。在短短的时间里,100多人上矿山、下车间,帮助酒钢解决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在甘肃省没有过,在全国冶金系统也没有先例,酒钢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984年年初,炼钢工程陆续开工。经过910天的紧张施工,1985年12月24日,酒钢炼钢工程建成投产。当晚,当第一炉钢水从转炉中倾入钢包时,人们欢呼雀跃、泪光涟涟。为了这一天,酒钢人整整奋斗了27年!
    酒钢出钢,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大事。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酒钢炼钢投产的消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也都报道了酒钢出钢的消息。
    1985年,酒钢实现利润1000万元,标志着酒钢彻底甩掉了“全国冶金企业亏损大户”的帽子,企业经营由此发生了质变。
    物质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1985年8月,酒钢党委总结并命名了自己的企业精神———铁山精神: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铁山精神”十六个字,是对酒钢人27年来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发展祖国钢铁工业精神的高度概括,代表了酒钢人的追求和境界。
    1986年,酒钢经理王汝林进京,担任冶金部副部长,齐茂忠继任酒钢经理。
    1988年11月4日,酒钢举行高速线材工程竣工投产仪式。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酒钢真正形成了铁、钢、材完整配套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向钢铁联合企业的转变。
    在实现了从铁到钢、从钢到材的全面配套后,酒钢高层开始思考新的发展之路。1988年1月,冶金部批准酒钢一号高炉易地大修项目,二号高炉正式建设。之后,酒钢的中板工程列入到建设规划。
    在酒钢发展一切顺利的时候,一场难以预料的灾难却悄然降临。1990年3月12日清晨7时57分,酒钢一号高炉发生了意外坍塌事故,当班职工有19人不幸罹难。酒钢遭遇了一场冶金史上的空前灾难。在国家和甘肃省的大力支持下,6个半月后,一座崭新的1513立方米高炉耸立在了酒钢炼铁厂一号高炉的原址。
    全力拓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2年10月,冶金工业部决定,酒钢为首批推向市场的试点企业。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酒钢,真切地感受到了经营压力。
    三号烧结机、中板工程等工程的投资几乎全部来自银行贷款,酒钢每年要支付高达近3亿元的利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冗员和“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凸显。酒钢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企业员工人数高达4.7万人,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仅为微薄的100万吨钢产量。全国冶金企业大面积亏损。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酒钢,面临着再度亏损的威胁。
    思路决定出路。在决策层的部署下,决定酒钢前途命运的深化改革和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决定酒钢命运的是酒钢人自己。
    1994年,酒钢作为唯一发起人和集团核心企业,发起并组建了“酒泉钢铁(集团)公司”。集团集工业、贸易、金融、科研、交通运输、生活服务为一体,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69亿元,净值18.46亿元,形成年产铁、钢、材100万吨、80万吨和50万吨规模。
    1995年5月,马鸿烈担任酒钢经理,加大了改革力度。
    新的改革是从学习开始的。1995年10月,酒钢举行首期处级干部研讨班,专题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联利计酬”经验。同时,派出大批人员前往邯钢和宝钢,现场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和宝钢的现代化管理,极大地开阔了酒钢人的视野,促进了酒钢人观念的转变。
    1997年,钢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冶金行业效益普遍下滑,资金紧张,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此时,酒钢提出以“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对长期以来沿用的旧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分配真正拉开了档次,收入开始呈梯次结构,并且开始向高管理、高技术、高效益岗位倾斜。
    在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酒钢开始破除过去“统招统分”的单一用工体制,建立了多元用工新机制。在干部人事制度上,酒钢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紧密结合,形成干部选拔和聘用透明、规范,使用和考核严格、公开,责权利基本到位,进出有序,具有酒钢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体系。
    对部分非钢铁产业采取了剥离、改制、调整、重组等方式,使其离开主体,走向市场,分流职工达1.7万人。在精干主体的同时,继续撤并机构,重新调整管理职能。经过改革,职工总人数由最高时的4.57万人精简到2.8万人,其中,生产主线不足2万人。
    酒钢减员人数虽多,但采取的是“柔性减员”,人性化决策体现了酒钢领导人的责任感。早在1998年,酒钢在“尽可能减少下岗,不造成社会震荡”的原则下,通过提前退休、内部退养、岗位置换、休长假和息工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冗员。
    在精干主体、调整机构和精简岗位人员的同时,继续推进住房、医疗改革,取消水电、煤气内部补贴,实行市场价格收费……改革内容涉及之多,改革力度之大,在酒钢历史上是空前的。
    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根本之举。1999年4月17日,酒钢作为主要发起人,以钢铁主业中的炼铁、炼钢和高速线材厂的资产投资入股,设立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20日,“酒钢宏兴”(600307)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这一时期,酒钢主动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考察了德国巴登钢厂,举行了韩国浦项管理经验研讨。在这种学习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式结构”转变,管理上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和集中一贯制。
    “十五”期间到目前,酒钢全力拓展未来生存空间,抢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钢累计投资170亿元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通过不锈钢、碳钢热轧薄板项目和异地钢铁公司的建设,基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更新、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项目全部建成后,酒钢的钢材品种将新增碳钢冷、热轧薄板及镀锌、彩涂板卷,不锈钢冷、热轧板卷。板带比由目前的50%提高到75%以上,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炉卷轧机工程、黑沟矿区建设工程、宏晟电热发电机组工程、高速线材改造工程、二轧高速线棒材改造工程、转炉大型化改造工程、不锈钢冷轧板带工程、南非铬矿工程、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工程、4号焦炉及干熄焦工程、翼城钢铁公司和榆中铁铁公司建设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
    “十五”初期,酒钢决定发展不锈钢产业。不锈钢系统包括南非铬铁生产、不锈钢炼钢、热轧和冷轧工序,目前,酒钢成为继上海宝钢和山西太钢之后,国内第三家拥有从炼钢到轧钢完整的不锈钢生产系统的企业。
    碳钢薄板的建设为酒钢产品换代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总投资53亿元的碳钢薄板项目,可形成年产连铸坯204.08万吨、200万吨热轧板卷的生产能力,生产钢种有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素结构钢。
    围绕不锈钢项目和200万吨碳钢薄板项目,酒钢公司投入巨资加大了资源、电力、运输、信息化等配套建设力度,为百年酒钢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不锈钢、碳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工程为标志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钢铁主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逐步实现了产品结构由线棒向板带的优化调整,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位由2005年的第一百八十三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一百七十六位,粗钢产量升至第十五位。根据全球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酒钢在全球同行业的名次为四十五位。90种产品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度建筑用钢材产品打入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主场馆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实施的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信誉战略取得重大突破。
    酒钢是个资源性企业,迈入新世纪,酒钢的资源概念已从矿产扩展到阳光、温差、纬度等自然要素上。为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矿竭企衰”命运,酒钢利用河西走廊充足的阳光及独特的地理资源,正在钢铁之外打造着新型产业,力争使新产业成为未来的接续产业之一。依据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园标准,酒钢开始建设年产5万吨的紫轩葡萄酒业。酒钢还积极利用阳光资源,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开展工业旅游,目前,这一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上一篇:沈文荣称钢价未来仍有下调空间

下一篇:商务部关于终止对进口冷轧板卷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公告

广告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