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枝条袅袅,白河碧波粼粼。
走进南阳,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然而,这里不仅有青山绿水,更有火热的建设场面和喜人的发展成就。
11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阳市312国道旁的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会场工地。这里塔吊高耸,机器轰鸣。一座可以容纳3.5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拔地而起,翘首期待着2012年农运会开幕时的精彩与激情。非但如此,整个“十一五”期间,南阳市都是一派生机,捷报频传:
据匡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可达20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8亿元,年均增长30%;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100亿斤,今年预计达到11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对记者说:“‘十一五’是南阳市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亮点纷呈,成就辉煌。南阳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区,正在成为中原经济区向周边延伸对接的前锋,连南启西的桥梁。”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
南阳称“宛”。《说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意为芳草盖地,植被葱茏。作家二月河说这里“既得江南山水之清秀婉约,且居北地峻岭之峭拔雄浑”。可以说,南阳市占尽了地理之美。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作为水源地的南阳市,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摆在了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要把政绩留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绿山上。”黄兴维这样形象地概括当年市委的决策。
为此,“十一五”期间,南阳市关闭丹江口库区汇水区域“五小”企业260家,取缔非法钒窑129座,关、停、治理或搬迁酿造、造纸、制药等行业重点污染源82家。先后否定汇水区域内6个大型建设项目选址方案,终止10个中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缔了20个违规建设项目。
说到这些,淅川县县长马良泉感触极深:“南水北调成败在于水质,对淅川而言,离开保护说发展没有出路。所以,任何影响水源地水质的工厂都必须关掉。然而就此一条,淅川县每年减少财政收入8000万元。”
“目前,南阳各县市都建成了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截至今年9月,南阳市已累计完成‘十一五’COD总减排任务的97%,SO2总减排任务的331%。南阳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年均300多天,森林覆盖率达到36%,丹江口水库水质满足了调水水质要求。”南阳市市长穆为民告诉记者。
环境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否则保护的基础就不稳固。
11月25日,记者在淅川县丹江岸边看到,一片片的金银花苗长势壮,有的已经半米高了。
在水源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不仅可以减少化肥污染,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淅川县福森药业公司每年需要上万亩的金银花原料——这足以保证农民生产的金银花不愁销路、能卖好价钱。
将未来盯在新能源、新技术、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大力发展旅游农业、高效林果等“无烟无污染”产业,淅川县的转型之路,是南阳市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南水北调,南阳还计划在两年内把16.2万人移出库区。目前,已有近半移民和谐地搬迁到全省各地。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齐飞”,将环境保护这个“紧箍咒”变为“金箍咒”,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南阳正越走越快。
立体交通连南启西
地处豫西南,占据全省近14%的土地,“一脚踏三省”:南阳位置重要,“块头”大,从古至今,兴在交通,衰在交通,其命脉在交通。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南阳调研时指出:南阳是区域经济对接的前锋,要发挥连南启西的作用。
其实,南阳建设立体交通的步伐一直在加快: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6910公里,比五年前增长了366%。沪陕高速、二广高速、焦桐高速穿境而过,80公里的南阳市区绕城高速全线贯通,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3公里,居全省首位;
南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完工,增设了南阳直飞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航线,焦枝铁路南阳段电气化改造业已完成,宁西复线南阳段改造已经开工,南阳人翘首期盼的郑渝高铁客运专线已经进入“十二五”规划,明年有望开工;
……
一连串的巨作,使南阳南北贯通、东西畅达。
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杰说:“南阳,已经形成了作为鄂豫陕三省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大框架。”
大交通带来了大发展。“十一五”期间,以“迎农运会”为契机,南阳市中心城区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50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70平方公里发展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7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由30%达到2009年底的36.6%。
产业提升放飞希望
“天冠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对资源‘吃干榨尽’,循环利用。”一见到记者,河南天冠集团副总经理王福祥就这样说。
多年来,天冠集团牢牢把握生物能源发展方向,扎实推进自主创新体系。他们研发的纤维乙醇技术,利用秸秆本身的能量生产纤维乙醇,把秸秆的渣子用作生物燃料,生产沼气和发电。目前,万吨级秸秆乙醇生产线已实现平稳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南阳市把建设“创新型南阳”提升为城市战略,异军突起的“南阳智造”,大幅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南阳被批准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基地”,全市拥有博士后流动站9家,市以上研发中心51家。南阳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目前已达49%,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
可降解塑料、核级电动机、风电机组、光伏发电……这些中国产业发展方向的最新技术,都来自南阳。
2010年,南阳市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光电、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00亿元。
“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农业大市,南阳市还狠抓传统农区工业化,以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来提升工业化水平,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南阳本地就能有活干、有钱赚。”南阳市发改委主任李甲坤说。
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南阳已经在努力,南阳还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