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时任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强调,要把“郑东新区”的建设作为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10年后,郑东新区确实已经成为大郑州崛起的重心。这一点,人们绝不怀疑。
而未来10年,郑东新区靠什么稳住重心?这一点,人们充满期待。
放眼郑州都市区,郑东新区的角色独特而鲜明。郑东新区的发展已经不是自身的发展,而是关系到大郑州崛起的发展,关系到郑州为中原经济区贡献什么的发展。
那么,郑东新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该如何释放自身的能量?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负重、求重、铸重。
负重、求重、铸重,是郑东新区要着力破解的时代命题、发展课题、现实难题。
1
提升品位,拉高标杆,以更大的担当负重。
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新区。郑州都市区建设,郑东新区必须有更大的担当。
重托与义务同在,使命与责任共存。郑东新区之所以是大郑州崛起的重心,既意味着它的形象重、分量重,更意味着它的担子重、责任重。重心,不是说名分有多高,本事有多大,而是要求有大的付出、大的成果、大的效应。
风雨九年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去年一年间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足以显示郑东新区的重。站到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新区的高度,便不难看到,郑东新区的发展,是呼应周边、上下联动的发展。
郑东新区更大的担当就是要考虑怎样稳重心、如何做示范。要对重心地位认识得更到位一些,要对辐射作用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要让自身能量释放得更充分一些。无论谋划什么,无论狠抓什么,都要从大局出发。比如引进项目,首先要看它的成长性、带动性。
地位的特殊,作用的特殊,其实就是责任的特殊、贡献的特殊。在郑州都市区起步之时,郑东新区开拓什么样的思路、贡献什么样的办法、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打造什么样的模式,显得弥足珍贵。
以更大的担当负重,关键的一点就是自我加压。提升品位,拉高标杆,不能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有压力不是坏事情,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重压下完成的。压力产生动力,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足。
2
抢抓机遇,励志前行,以更大的作为求重。
九年之治,使郑东新区翻开了新的一页。
郑州都市区建设,又让郑东新区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郑州都市区的先行区、首善区和示范区,郑东新区有着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然而,面对如急管繁弦的区域竞争,面对你追我赶的发展大势,郑东新区显然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譬如,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税收80%来源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其他产业仍然薄弱;譬如,内外资利用不够均衡,外资利用比例依然偏低小;譬如,教育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看不到潜在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忽视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看到自身的差距比看到自身的优势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次成功的突破都始于对差距的把握。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亦退。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东区人必须有更大的作为。
更大的作为,源自领导方式更大的转变。
首先要在抢抓机遇上有更大的转变。郑州都市区为郑东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拓展了空间,只是突破和跨越的前提。只有及时把握、成功驾驭,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跨越。
还要在狠抓具体上有更大的转变。郑东新区的发展不是样本的翻新、模式的拼凑,而是对一件又一件实事的解决。任何一件实事,都有具体的环节,具体的要求,偏离了抓具体,必然一事无成。不具体,小事难为;具体了,大事必成。
更要在着力运作上有更大的转变。运作与发展相生相伴,运作与成功形影相随。一片白纸绘蓝图,郑东新区从无到有是运作的成功范例。应当看到,郑东新区当前有许多难题等待破解,怎么破解?关键要看运作的能力和本领。大运作,大转变;不运作,难转变。
3
锁定目标,强力突破,以更大的成效铸重。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见成效”,这是东区人的奋斗目标。
实事的确如此,郑东新区体现出的效率、效益、效能可以作证。
看东区,固然要看它自身的效,但在郑州都市区重心地位已经确立的今天,我们更要看它对周边影响力的效。就郑东新区当前的实际来看,自身的发展力度无可厚非,但带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以更大的成效铸重,郑东新区的必然选择。
更大的成效,源自于发展方式上更大的转变。
发展方式的更大转变,首先是项目带动上的更大转变。郑东新区起步得益于项目,初见成效得益于项目,未来的发展更要靠项目。
发展方式的更大转变,必须是产业结构上的更大的转变。产业结构不均衡是郑东新区的软肋,因而更应该做强、做大。
发展方式的更大转变,最终是利民惠民上的更大转变。
4
拓展扩张,辐射带动,
东区的未来更重。
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品味东区的未来,审视东区的未来,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
郑东新区,是城市组团的依托。
郑东新区的快速扩展,使郑州之东迅猛崛起。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区建设如火如荼,中牟工业园区等也借势而飞。随着这些城市组团的一天天壮大,这一区域的核心地位必然更加凸显、更加稳固。郑东新区为这些城市组团提供了依托,反过来,这些城市组团也为郑东新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上下衔接、互联互动、集约发展,不仅满足了当前发展的需要,也必然为郑东新区的长远发展留足了空间。
郑东新区,是“郑汴握手”的接点。
郑州之东,开封之西,2127平方公里的郑汴新区呼之欲出。郑东新区,为郑汴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郑汴新区这个区域,由郑东新区东扩而成的郑州新区,占总面积的89%。这个比例,不仅是地域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郑东新区未来的走向。这个走向就是:更大的规模、更大的扩张、更大的带动。可以想象,到“十二五”末东区115平方公里规划区基本建成、入住人口过百万的时候,郑东新区会是怎样的面貌。
郑东新区,是郑州扩张的基站。
东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即将竣工,放射状城际铁路也在运作之中。向北新乡,往南许昌,一个100公里内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意味更大的契机、更大的辐射、更大的发展。
以重立体,以重蓄势。郑东新区的明天一定会卓尔不群,也一定会让这个区域卓尔不群。
东区实践·求重领中原
郑东新区,一个八方瞩目的再生之地。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会展宾馆撑起了它的恢宏;龙湖、龙子湖、如意湖烘托了它的亮丽;接近1300万平方米的绿地、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水域、达到269公里的路网显现了它的宜居。外地人看郑州,首先要一睹它的风采;郑州人谈变化,必然要陈述它的传奇。
九年之治,郑东新区已经成为展示河南、郑州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这,就是郑东新区外在的形象之重。
郑东新区,一个潜力无限的魅力新城。
数字虽然枯燥,但数字也最能说明问题。10余家河南省百强企业总部、1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25家世界500强企业、47家国内500强企业的落户,是郑东新区吸附、拉动、辐射能力的佐证。郑东新区以其不同凡响的关键战略角色,体现了它的核心竞争能力。
九年之治,郑东新区已经站在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的制高点。
这,就是郑东新区内在的分量之重。
形象的重,分量的重,确立了郑东新区领舞中原的特殊地位。这个特殊地位,就是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重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