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绿城广场开门纳言,向市民广求缓解交通拥堵的良方。从上午9时30分到12时,两个半小时内共收到市民建议书2200份。从统计结果看,八成市民支持“运六歇一”,九成同意错时上下班。
郑州警方“解堵”问计市民
上午9时30分,在绿城广场,郑州市交警支队设立的“我为省会交通献良策征求意见台”前,支队长常志军带领市区各大队大队长、各科室负责人,一起倾听答复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大家将征求意见台围得水泄不通,一些市民拿着事先写好的意见、建议向民警提交;一些群众则认真填写“意见、建议征集表”;还有一些市民与交警队各级领导认真探讨解决交通拥堵的意见和办法。
在广场的另一侧,交警支队的“流动车管所”也开进广场,现场为群众办理驾驶证、车辆审验,以及新车入户等手续。交警的警用摩托车、交通事故勘察车前也围满了人,交警向大家讲解这些装备的作用。
至中午12时活动结束,还有部分市民没有写完“建议书”。据警方统计,两个半小时内,警方共收到书面建议书2200份。
“市民对交通问题的热情令我们感动。请大家放心,交警一定会同其他部门一起,将郑州交通治理好。”常志军对记者说。
八成市民支持“运六歇一”
昨天下午,警方对建议书作了初步统计。八成市民支持“运六歇一”,九成同意错时上下班。
市民王小川不但在表上明确写明支持“运六歇一”,还写明了支持的理由:“郑州交通拥堵的根本症结是车多路少。‘运六歇一’的实质就是减少上路车辆,从理论上讲,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限制尾号两个数字的车上路,能减少20%的上路车辆。天天在路上堵车,不如大家约定都少开一天车,在开车的时候能顺畅通行。”王小川说,虽然他也是有车一族,但他愿意一周停开一天,“这样也有益于身体健康。”但不少支持“运六歇一”的市民认为,有关部门即使欲出台政策,也应该充分论证、听证,并提交人大通过,“严格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反对者则认为,车在路上跑是车主的基本权利,政府不能因为方便管理而限制车主的权利,而应该从内部挖潜,比如增加交通投资,丰富交通管理手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等。
对于警方提出的加强公务车管理、限制“黄标”车进入市区等措施,几乎所有的“建言者”都表示支持。对于错时上下班,有10%的人认为是“瞎折腾”,绝大部分单位还都会在8时至9时上班,难以施行。
这些建议有“专业水平”
据交警支队科研所负责人介绍,“建言者”有耄耋老者,也有十来岁的小学生;有副厅级领导,也有普通群众。“不少意见、建议都很不错。”
市民王大胜认为,一些公交站牌距离路口太近,公交车左转时要在二三十米的距离内连续并道,很容易造成拥堵,站牌应该迁移;一些公交车横冲直撞,乱变道,不靠站台停车,应加强治理。
市民宋涛认为应该吸取香港的经验,多采取单行道。他在建议书上质疑:“郑州在两年前就规划了20多条单行道,为何实行的还不到一半?”
市民刘享誉认为应该学习上海的经验,对机动车上牌进行拍卖,限制车辆过快增多。市民季遇认为,交警应加强道路监控设施建设,足不出户就知晓哪个地方拥堵,便于及时派民警疏导。市民贾璐提出,政府修路要增加前瞻性,保证50年不落后,不能今天修,明天又挖开。
常志军表示,对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交警支队将汇总整理,再请专家论证,推出交通管理可行性报告,向政府汇报,待通过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