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河南省召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动员大会,标志着库区15.6万淅川移民的安置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首先启动的是库区10个试点移民村1.06万人的搬迁工作,今年年底前,与移民村对应的安置点须达到“三通一平”,明年9月,这批移民将全部搬迁安置完毕。
2009年春节将是首批移民在老家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即将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他们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新家那边的迎接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带着这些问题,几天来,记者在丹江口库区和漯河、许昌两地的安置点进行了走访。
加高工程与库区移民同步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水库水位增高,库区居民的耕地和房子就要被淹没,所以在大坝加高完成前,必须将库区居民全部搬迁出来。”省政府移民办负责人说。
大坝加高施工与库区移民同步进行,目前工程进展得如何?11月22日,经有关部门特许,记者在丹江口大坝施工现场进行了走访。
记者看到,坝顶有许多建筑塔吊及大型设备正在忙碌,车辆来来往往,正忙于备料。大坝两侧的加高工程已基本结束,中间尚有小段大坝正在紧张施工。采访中记者得知,来自河南各地的许多施工人员从2005年开工至今很少回家,许多人连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的。一位来自三门峡的工人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北方人民早日喝上丹江口水库的水!”
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与移民部高级工程师陈泽涛介绍,丹江口水利枢纽1958年建设,1968年建成投入使用,已经运行了40年。丹江口大坝加高是在初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培厚加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国内是首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达3000名,加高后坝顶高程由162米升至176.6米,总长由现在的2494米增为3442米,正常蓄水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
“大坝加高工程与库区移民同步进行,如果移民工程能提前完成,我们的蓄水工程也会提前完成。”陈泽涛说,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大坝加高工程将于2010年完成,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0%。
旧居难舍,更盼早搬新家
11月22日早上,记者来到淅川县滔河乡姬家营村。姬家营村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首批10个试点移民村之一。过完2009年春节,这个村的339户、1400名村民就将搬迁到300多公里外的许昌县榆林乡。
在姬家营村委会办公室,几缕阳光透过瓦缝从屋顶照射进来。“这房子没法办公了,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65岁的老支书姬彦清笑着说,村委会和村民的房子建于1977年,当时他们是从库区后边搬迁到这儿的,1990年,南水北调开始第一次实物登记,他们所在的村子被划进了淹没区,大家都不敢建新房,特别是2003年上级对库区下达“停建令”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等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省里面开过移民安置动员会后,姬彦清又开始忙起来。“我家的门槛都快被踢破了,天天都有村民来问具体啥时候搬迁。”姬彦清说,因为等待搬迁,村里许多男青年连对象都不敢谈,“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再者马上要搬迁了,如果谈了外村的对象,以后回来看父母太不容易”。
80岁的姬清平老人拉住记者的手说:“姬姓在姬家营村繁衍了20多代,最开始是要饭过来的,如今政府花钱让我们搬家,并且都能住上新房。同样是移民,现在我们享福了……”不过,一想起即将离开这里,姬清平还是有些难受。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嫁到了外村,明年,他将带着全家18口人迁到许昌去,“心里难受的是二女儿、三女儿不搬迁,以后她们看望爹娘都不那么容易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
在姬家营村采访时,记者在村民家中很少能看到牛、羊、猪等牲畜。“为了减少搬迁过程中的麻烦,村民把长成的家畜卖掉了。”姬彦清说。
有500多口人的滔河乡周湾村也是首批试点移民村之一,它的迁入地是300多公里外的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
记者走进滔河乡周湾村,看到的是和姬家营村同样的景象——狭窄的街道,破旧的房屋。
周光武,周湾村村支部书记,他快人快语:“前些年大家伙儿快憋坏了,因为不知道具体搬迁时间,村民们心里七上八下,想办家禽养殖场但不敢干,打好地基的房子不敢盖,家家户户都挤在破房子里。”
在返回淅川县城的路上,每每看到房子破旧的村庄,移民局的负责人就介绍,这些都是即将外迁的村庄。试点的10个移民村的样子都基本如此,少数村子在试点移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多数村民支持早日搬迁,早点稳定下来,早点过上幸福生活。
村支书四次“侦查”安置点
说起“新家”——许昌县榆林乡,去年12月份之前,不要说姬家营村村民感到陌生,村支书姬彦清也从来没有听说过。
姬彦清说,安置点确定下来后,村里热闹起来,很多村民提出到安置点去,看一看地理位置咋样,交通是否方便,耕地土质好不好,灌溉是否方便等。今年1月3日,姬彦清带领6名村干部、8名村民代表第一次前往许昌县考察安置点。
“考察回来后,我在家里躺了三天,心情很复杂,很沉重。毕竟要一下子搬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去生活,心里舍不得老地方……”姬彦清说。
一星期后,村里又安排了一辆大客车,他带领35名村民代表再次前往榆林乡考察。
“许昌县从上到下干部都十分热情,但回来后大家伙儿感觉不满意,因为规划的生活区和耕地地势都相对较低,怕雨季到来时受水灾。”姬彦清说,许昌县的领导知道后,及时想了改造办法,但村民们仍然有顾虑。1月15日,姬彦清又带领几名村民赶往榆林乡,租用一辆出租车到处转,并通过司机了解安置点的土地到底好不好。这一次有很大收获,确认政府给的建房用地和耕地都属上乘。
村民最关心的还是耕地,今年8月,一些村民担心安置点地势低会被水淹,姬彦清带队再次到了安置点,转了一天,“地没淹,麦子长得不错,心里踏实了,这地方不错”。
滔河乡周湾村的村民最初的心情和姬家营村民一样,周光武说,去年年底得知移民安置点定在了临颍县王岗镇,他立即带领村民代表前去考察。安置点位于三个村子中间的一处空地,视野开阔,交通方便,耕地平整,他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丹江口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支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可国家也没有亏我们,临颍县条件好,经济发展快,加上周湾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瓜果蔬菜的本领,到‘新家’艰苦创业几年,不愁没好日子过!”
记者离开周湾村时,周光武说:“由于长期等待搬迁,村里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村民们都盼望着搬迁,我们憋足了劲,等着搬到新家去,靠种植技术发家致富!”
淅川县移民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几个月来,各个试点移民村的干部和村民都多次到安置点实地考察,进行了多次协商、对接,一些安置点的县乡领导也来移民村进行了回访,关系越来越融洽,规划的生活和生产用地、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让他们搬进家就有活干”
11月23日下午,记者乘车从京广高速许昌南站下站,一条新修的柏油路直通许昌县榆林乡农场移民安置点。
许昌县移民办主任颜富营说,姬家营移民新村距许昌市外环路18公里,东边是榆林乡繁华的柏冢集贸市场。今年许昌县又
投资900万元对移民安置点到乡政府10公里的公路进行改建,109路公交车15分钟一趟。
到达移民安置点,眼前一马平川,满眼是绿色的麦苗。“这些都是为移民划分的耕地,建设用地大多规划在农场内。”颜富营说。他指着规划图说,新村房舍、耕地全部规划完毕,记者看到,图纸上,连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医疗室、小学、幼儿园等设施都标得十分清楚。
“今年已经给移民新村申请了各种支农、惠农政策,明年移民一搬过来就能享受到。”颜富营说,除此之外,今年他带队去了两次姬家营村,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沟通,移民们有什么顾虑和担忧,他们回许昌后立即安排协调解决。他打算在2009年春节前带移民办干部再去一次姬家营村,和当地的老百姓在老家过最后一个春节……
随后,记者又来到临颍县王岗镇移民安置点,县移民办主任王宝金告诉记者,周湾移民新村安置点规划生产和生活用地共1287亩,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在年前就可以完成移民新村征地及“三通一平”工作。
据王宝金介绍,王岗镇小庄李村居民点离省道仅200多米,距乡政府还不到一公里,通公交车,交通非常方便。“我们已经联系好了附近几个工厂,就近安排他们到工厂企业上班,让移民们搬进新家后就有活儿干。”针对周湾村移民们在种植瓜果蔬菜方面的传统优势,他们已经对移民新村土地情况作了实地调查,力图让移民的种菜技术在新家得到最大的发挥,让移民靠技术勤劳致富。
新居将成新农村样板
按照有关部门的计划,11月7日,我省启动移民试点工作,明年9月完成移民试点10627人的搬迁安置,到2013年完成全部安置任务。移民高峰期,淅川县每年的移民强度将超过小浪底和三峡工程,为河南历史上所未有。
昨天上午,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省政府移民办公室主任王树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号角已经吹响,首先做好的是试点工作,试点涉及淅川县8个重点乡镇的10个移民村,外迁安置区涉及南阳市、平顶山市、漯河市、许昌市、郑州市、新乡市,共计6个省辖市的10个移民安置重点县(市),规划移民安置点14个。虽然仅有1.06万人,但我们必须了解清楚移民想些什么,有哪些具体困难,搬迁安置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一个个摆出来,多为移民着想。
“经过精心组织,首批安排的10个试点移民村和每一个安置点都进行了充分对接。精心规划的移民点,生活、生产、交通、供电、灌溉、排水、教育、卫生、贸易、娱乐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建成后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我省还将展开对适龄青年的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通过国家、省、市三级捆绑式的扶植和优惠政策,移民的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切实保证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王树山说,除此之外,还将对移民进行实物补偿,比如对于移民家的猪圈、鸡舍、树等都要补偿,总的原则就是不能让移民吃亏。农村移民在搬迁后,还能享受到每人每年600元的后扶政策,并保持20年不变,这将有力促进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关新闻
湖北方面昨日举行动员大会
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记者25日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湖北省25日在武汉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此前,丹江口库区移民涉及的河南省已于11月7日进行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启动实施。
2008年10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试点工作的通知》。湖北、河南两省据此启动移民试点工作。据悉,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的范围以农村移民为主,包括移民搬迁的控制性项目和大坝加高施工需要搬迁安置的移民项目。试点任务包括河南、湖北两省3县移民搬迁安置23085人,其中河南省10627人,湖北省12458人。移民试点总投资252847万元,其中河南省97948万元,湖北省154899万元。试点工作计划于2009年9月底前,完成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生产用地调整及移民搬迁工作;200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移民试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