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文化大省的标签之外,河南还要成为凸显厚重历史和文化优势的旅游大省。
近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河南要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政策原文
建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河南现状
旅游收入已占GDP10%以上
关于河南旅游的家底儿,河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一组数据:2005年河南旅游收入是800亿元,而去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294亿元。
2006年到2010年,河南省旅游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9539万人次,是“十五”期间的2.83倍;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36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19倍。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旅游总收入占到GDP比重的10.25%。”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说。
撇开这些枯燥的数字,河南的“焦作现象”——把黑色煤城变成山水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全国范例和以旅游业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中国旅游强县”跨越的“栾川模式”及“西峡经验”等,都成为全国旅游界争相模仿的标杆。
现在,如果从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上来衡量,河南的旅游已经分别排在全国的第6位、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惠及民生
2015年,每个县至少
要发展一个特色旅游村
“去年2月份,我省已经启动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这个工程主要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抓好128个特色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11943个‘农家乐’。”河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一年“百村万户”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7.02亿元,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
刚刚通过的《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创建一批旅游示范县和特色旅游村镇。
“南召、舞钢、辉县、惠济区(郑州)、鄢陵、沁阳、登封、栾川、修武、西峡、鄢陵、淮阳等将培育成全省旅游业重点增长区域。修武七贤镇、开封朱仙镇、禹州神垕镇、社旗赊店镇等要打造成特色旅游小镇。”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按照规划里的目标,2015年,河南每个市至少要打造一个重点旅游小镇,每个县至少要发展一个特色旅游村。
行业人士估计,去年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农村提供了1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随着特色旅游小镇和特色旅游村的进一步增多,旅游给河南农民带来的收益将更为明显。
如何落实
本月下旬将举行
沿黄九省(区)旅游联盟年会
在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河南要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针对这个定位,河南又有哪些具体规划和实施细则?
河南省旅游局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刚刚修订通过的省“十二五”规划中,河南省根据“一省三地”的定位,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中部旅游集散中心地的目标。
9日下午,在河南省旅游局召开的会议上,针对河南旅游的定位,范修芳的提议是,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宣传等支持,同时策划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并走出去推销河南。
“10月下旬要举办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交流大会、沿黄九省(区)旅游联盟年会。还要与民航等部门一道,赴西北、西南、东北以及东南亚等地进行旅游促销;采取奖励、补贴等手段,提高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引客入豫的积极性。”范修芳说。
范修芳觉得,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开拓省外境外市场,对河南的旅游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去年河南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与北京、陕西、山东等9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特别是与福建加强合作,借助‘小三通’旅游线路开辟台湾市场,全年豫台互动10.2万多人。”
发展机会
旅游综合实力要进全国前五
在未来的大框架上,河南旅游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一个一区两带四板块的总体布局。
一区则是依托中原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历史文化优势,整合古都文化、殷商文化、大宋文化、隋唐文化、汉魏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
两带则是黄河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
值得一提的是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这条南起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北至安阳市省界,全长731公里的新兴旅游带,纵贯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8个省辖市的35个县(市)区,重点是要打造渠首、渡槽、穿黄隧道等景观项目。
“此外还要建设南水北调博物馆、穿黄工程纪念馆等旅游项目,沿渠要建旅游快速通道,把沿线山水、古迹和景观工程连成一条大旅游长廊,来展示干渠沿线的黄帝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调水文化和移民文化。”河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到2015年,河南旅游要争取一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旅游收入达到4800亿元,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要达到15%,占我省同期GDP的13%左右。旅游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5位,跨入中国旅游经济强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