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钢铁贸易高峰论坛暨2011年中国钢材市场走势展望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商都”郑州隆重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把握机遇、和谐发展;优化组合、共赢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首席分析师李世俊表示中国钢铁剩者为王,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世俊: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我更正一下,这次的协会我经过两年的申请已经卸任,不再担任副会长。我想给大家讲两个事,进入“十二五”以后大家都在想“十二五”怎么办?我们回顾一下进入“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难的是产量,05年之前是供不应求靠进口,以后进出口,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变化。“十一五”钢铁的最大变化是金融危机,到去年年底中国钢的月产量到了经济危机前的最高水平,但是其他国家恢复到70%,中国钢铁举足轻重。
这是产钢的前十个国家,我们给家电和造船行业的输钢需求很大,金融危机之后这两个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间接出口只占8.6%,两个之和比前一年下了一半。但是为什么中国的钢的需求这么大?就在于国内需求。国内拉动的主要力量是四个政策,第一个是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它拉动的是建筑、土木,比如铁路,好多人说中国铁路用钢多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叫以桥代路,京沪线四个特大桥最大的是南京大胜湾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用钢的四倍,六条铁路是全球负荷总中的桥。
第三个是以前谁见过这么修火车站的?这次京沪线起点在北京南站,北京南站是英国人设计的,他说我在北京设计有北京的元素,他以天坛为模型。
但是这个哪能看出来是天坛的模型啊?他解释说,如果把天坛压扁就是北京南站。现在关键不是数量的事,是东西和原来不一样了。客运线现在要什么?要100米的长轨,原来生产出的100米轨要切25米,这次铁道部把全部的路焊全部取消,这一列车2700米长,一列车是两万吨煤,搞完了以后轴度加大了,一个车厢可以多运四吨煤。
然后我们看汽车行业,中国的千人汽车拥有量才37.7%,美国800%,日本600%,我们最多的是北京,就是今年北京人买、上海人买。
第三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第四我们的城镇化才到46.6%。所以为什么我们在金融危机中恢复得比较快?就是中国搞了“吉祥三保”,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但是现在就像足球上半场结束了,现在缓过劲来了,中央给大家开了两个药方。
然后进入“十二五”怎么办?很多企业考虑地震还没来,地震来了有几根柱子能支撑这个企业大厦不倒?我们先看第一个,“十二五”中国钢铁还有没有发展空间?这是今年三月份国际钢协搞了一个数据预测,我把国内外的咨询机构对于2015年的钢铁需求做了一个统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下限按7.5算,下限按年增GDP13%算,这决定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速度。如果一个方程未知数过多,方程就不能解,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一下主要不是数量的事,我们把这个分析清楚了,那个数量就好办了。
中国经济今后还会增长,但是在减速,既是经济的走势也是钢铁的走势。中国金融危机以后GDP年增长率下降,表面上看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十年前日本铁钢联盟给出一个数据
这是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在增长,日本的钢也在增长,线性关系非常好,但是最高点是36.4,开始下降了,但是日本的钢铁惯性太大,刹不住车,是通过三次合理化裁减才把多余的产能减下去。所以现在日本是36.4%,韩国是38.5%,但是我们常年超过了40%。大家老说投资只要快,肯定有钢铁需求。
温总理说的8是蓝色的,各地说的是红色的,这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题目,05年预测2010年需求多少,困惑我们是按中央的指标算还是地方的指标,因为地方的指标和中央的指标差了31.9%。
如果改革得快,中国钢的需求结构不变,如果滞后,还要再存量发展。中国东边是欧洲,西边是非洲,今后向中西部转移的力度和进度有多快,可能这与钢材的需求有关。增长因素的第二个是推进成本化,但是我们与国外的咨询机构在交流意见的时候,他们把中国的钢需求估计过高,就是把城镇化估计过高,城镇化要钢,但是要多少钢呢?他们估计中国有三亿农民进城,一算这个是天文数字,我说中国的城镇化30年的数据表明,是进镇的比进城的多。我上次到安阳,安阳有个搞铁合金的镇,镇长带我到村上看,村上都在盖房子,房子用钢比城里低多了,这是中国城镇化的一个特点。对钢的需求是拉动的,但是不是像国外预测的天文数字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