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0城市发展(郑州)论坛将隆重开幕。国内外300余位专家学者及友好城市代表齐聚郑州,参加继南昌之后的第二届城市论坛。
本届论坛将发布主报告《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海西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以及西(安)咸(阳)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传经送宝”。
据悉,首届城市论坛于2008年11月在南昌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郑州市社科联(院)和郑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来自60多个国内友好城市的知名专家学者等300余人应邀参会,还有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国际友好城市代表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
本届论坛上,中原经济区建设是热议话题之一。专家学者将纵论中原经济区应该如何构建、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亲自担任论坛主报告《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组组长。这一主报告,将在论坛期间发布。
海西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国内先进经济区的专家、代表专程前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传经送宝”。西(安)咸(阳)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也将介绍他们的发展经验。
昨日下午至晚上,与会人员陆续抵达郑州,晚上8时,300多位与会人员来到郑东新区参观水景表演,并乘船畅游如意湖。
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经验——
经济区贵在“先行先试”
在我省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谋划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全国一些经济区的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的决策者,自然成了记者追逐的目标。
昨日下午是2010城市发展(郑州)论坛参会代表的报到时间,记者在房间外等候40分钟,终于采访到了湖南省两型办综合处处长刘建华。
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立后,国家给了哪些优惠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呢?对于记者的问题,刘建华摆摆手说:“什么都没有,只有四个字‘先行先试’!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给我们什么优惠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倾斜。但是,我们的感受是,先行先试里大有文章可做。人家没搞的,我们可以搞……”成了改革实验区。
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成立,对长株潭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吗?刘处长用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2007年,长株潭三市的GDP总和占湖南省的37.8%,到2009年,长株潭GDP总计超过5500亿,所占湖南省的比例超过42%,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十一五’末占到42%以上的目标。从这就可以看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成立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5日举办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提出,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完了后,需要明确河南要向中央要什么,河南自己要做什么。广东最近向中央要的就两项,一是粤港澳一体化,另一个就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先行先试,就可以在体制上不断创新,这对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要项目不如要政策。这对发展河南是很有好处的。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刘建华向记者强调:“所谓的改革就是对现有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的一种打破,如果没有先行先试,你就不可能打破现有的体制。先行先试关键是要用好,用对!”
刘建华说,成立长株潭改革实验区后,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按照中央的要求,他们要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摸索出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