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其中一季度增长14.4%,二季度增长14%,三季度增长13.8%,10月份增长13.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重工业增长14.5%。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左右。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新闻发布会11月24日(星期四)上午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领导就“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介绍2011年以来全国工业运行形势,解读当前工业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并答记者提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会上称,上次发布春季报告是在8月份,过去两个月了,把今年以来工业整体运行情况给大家做个介绍,同时把这几个月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情况也跟大家做个沟通交流,下面介绍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今年以来工业大体运行情况。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三、对明年形势作出初步的估算。四、就明年的政策措施提出我们的见解。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类困难,继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增长较快、效益同步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国民经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其中一季度增长14.4%,二季度增长14%,三季度增长13.8%,10月份增长13.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重工业增长14.5%。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左右。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增速虽出现一定放缓,但没有改变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速除了6月份稍高外,其他月度基本稳定在0.9%-1.16%的区间波动。从总体上看,二季度以来工业增速有所放缓,出现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层面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政策预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
二是内需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增强,出口增势总体趋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其中内销产值增长30.7%,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7.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形势下,出口仍保持一定增长,但增势总体趋缓。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9%,低于全部销售产值增速11.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20.9%,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7.7%和17.1%,10月份当月仅增长13.6%。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工作进展顺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6个百分点。25个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开始进入市场。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良好,截止到9月底,2255家企业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经完成90%,其中70%的落后生产设备已经拆除。电解铝、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力度加大。
四是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继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6834亿元,同比增长27%;上缴税金总额25756亿元,同比增长26%;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05%,同比降低0.13个百分点。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8761万人,同比增加759万人,增长9.5%。
五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继续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18.3%和16.9%,东部地区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到58%,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上升到24.3%和17.7%。
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2%、36.2%和37.2%,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9.6%、23.5%和16.9%;资产总额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0.9%、20.9%和18.3%,东部地区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上升0.4个和0.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良好运行态势,是在积极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不断化解国内经济运行新困难新问题中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国际看,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使得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
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虽回升到2.5%,但失业率仍高达9%左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增长后劲不足。欧洲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尽管近期欧盟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协议,但能否有效落实和成效还难以预料,目前德国、法国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日本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随着灾后重建全面铺开,经济有望出现一定恢复势头,但外部需求回调、日元持续升值,经济增长后劲依然不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等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今年以来所采取的紧缩政策使得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严峻状况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据海关统计,1-10月份,我国外贸出口虽然仍保持了22%的增幅,但9、10两个月出口同比分别仅增长17.1%和15.9%,回落态势明显。从出口现行指标看,9、10两个月加工贸易进口额同比分别仅增长7.1%和8.8%,大大低于前8个月15.1%的增长水平。最近秋季广交会上,欧美客商订单出现下滑,短单占比较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从国内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减弱、要素供给趋紧、通胀压力持续和企业效益下滑等一系列挑战。
一是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3%,住房、汽车等带动力较强的商品销售受政策调整影响持续低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增长12.9%,汽车产、销量仅增长3%和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9%,部分领域投资下行压力明显。受投资增速放缓影响,1-10月份,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6个和3.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分别回落2个和1.2个百分点。
钢材市场价格从9月中旬开始呈现明显回落态势,铁矿石港口滞压严重,港存上升到1亿吨左右,大大超出正常的7千万吨水平,持续高涨的水泥价格也从9月份开始出现明显回落。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利率汇率调整、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挤压,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1%,比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出3.3个百分点。
劳动力报酬刚性上涨,今年以来又有21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超过20%。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增幅逐月走低,亏损企业亏损额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1.7%,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23.9个和10.1个百分点。
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3.8万家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显示,仅有15.5%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1-8月份,小微型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6.1%,增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高出3.7个百分点;月末应收帐款占1-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1.6%,高出同期规模以上工业8.7个百分点。
三是东部地区部分省份生产下行压力加大,盈利水平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广东省和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仅增长12.8%和7.8%,其中10月份增速分别回落到10.1%和2.1%;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仅增长13.1%和5.6%,其中10月份仅增长7%和0.4%;前三季度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仅增长3%和2%,主营收入利润率分别为4.66%和6.71%,利润率同比分别下滑0.85个和0.67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更敏感,对整体经济走势具有先导效应,其影响不容忽视。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工业经济运行中表现来的生产增势放缓、出口增速回落、盈利水平下滑趋势,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挑战和考验。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分析,既有世界经济不振、外需疲软的影响,又有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既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又面临生产经营综合成本上升、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新情况;企业既面对生存的竞争挑战,又面临转型的发展压力。
要充分估计我国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避免出现大的起伏。
二、明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到一个适度增长区间
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综合各方面分析看,明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有一个适度回调,但总体仍将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将成为明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工业发展和运行质量将继续有所改善。
扩大内需潜力巨大,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高达24.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4%,比上半年加快8.5个百分点。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随着一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民间投资趋于活跃,前三季度增速高达34.2%,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9个百分点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到59%。
居民消费能力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7.8%和13.6%。今年以来各地均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平均幅度在20%左右,同时还不同程度提高了离退休人员补助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将提升居民消费潜力。
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有所增加。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增幅放缓,部分领域投资下行压力明显,一些领域民间投资障碍仍然较多,投资增幅可能继续有所回落。汽车、住房消费可能延续低速增长,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正逐步减弱,物价高位运行削弱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消费增长可能呈现稳中趋降走势。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稳定出口任务艰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但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暴露,市场对“二次探底”的忧虑加大。9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都调降至4%。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恶化,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减弱,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一些国家面临大选,汇率干预、投资和贸易保护倾向都会强化,这些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明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可能继续减缓。
同时,经济运行“硬约束”强化。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供给以及生态环境将长期处在“硬约束、紧运行”状态。今年从3月份开始部分地区提前出现“电荒”,9月份以来仍有10多个省份电力供应紧张,明年能源供应形势仍不乐观。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进口依存度均超过50%,未来一段时期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招工难、“民工荒”等现象具有长期化趋势。
沿海地区工业用地已经非常紧张,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也较为稀缺。2012年稳健货币政策不可能有大的松动,企业资金面不会有大的改观。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仅下降1.6%,规模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离全年下降4%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也不理想,明年节能减排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首当其冲将对能源消费增长偏快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控制。
总体来看,尽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产品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以及国内因控制物价而紧缩的社会需求,都将导致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工业增速有所放缓,明年经济运行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初步预计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今年低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原材料工业今年以来,在投资需求拉动下,原材料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进入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增长势头也有所减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0月份,原材料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其中一季度增长12.6%,上半年增长12.8%,前三季度增长12.9%,10月份当月仅增长12.2%,预计全年增长12.5%左右。
今年是为期三年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一些扶持政策陆续退出,一些领域投资强度开始减弱;明年又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一年,一些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还将继续加大;同时,原材料工业还是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的行业,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行业影响也较大,高耗能、高排放也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工业,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压力继续加大。
这些情况表明,明年原材料工业总体运行环境并不宽松,增速在今年的基础上将继续有所减缓。
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今年1-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8079万吨,同比增长11.1%;累计出口钢材4097万吨,同比增长11.3%。国际钢协(WSA)最新发布的短期展望预测,今明两年全球钢铁消费量将分别增长6.5%和5.4%,远低于2010年水平。汽车、造船和工程机械等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已出现明显回落,明年制造业用钢不会有更大幅度上升,板材需求将继续走软。
长材供需形势相对好于板材,但也要受到房地产业调控影响。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影响,钢材出口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从总体情况来看,钢铁行业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需求呈回落趋势,供大于求矛盾加剧;二是钢铁行业高产低效,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三是银根紧缩,对钢铁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新兴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坚实支撑。今年1-10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876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16.2%和9.5%。我国有色金属从原材料到价格都与国际市场高度接轨,金融市场变化也对有色金属价格及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深度影响,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未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
预计2011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幅在10%左右,生产经营仍将继续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主要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仍将呈宽幅震荡的格局。有色金属行业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行业利润分化严重,利润主要集中在矿产开采环节;二是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较为缺乏;三是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缺乏定价权;四是行业投资较热,一些高耗能的项目投资较高,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石化行业在内外需拉动下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不确定因素增加。1-10月份,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乙烯产量增长8%,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6.4%和13.6%。从下游需求看,汽车、纺织、塑料、平板玻璃等主要相关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对石化产品需求放缓,同时节能减排压力上升,同时,资金成本不断攀升,煤电运等要素供应偏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利用率较低,高端石化产品缺乏等,都将对行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预计明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总体保持经济运行状况下增速可能逐步放缓。
装备制造业受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影响,装备制造业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仍然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但回落态势十分明显,其中一季度增长17.8%,二、三季度分别回落到14.5%和13.9%,9、10两个月增速止跌回升并稳定在14.4%的水平,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也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预计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态势也有所改观,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2.4%,其中9、10两个月分别增长14.8%和20.9%。明年是实施“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关键而又重要的一年,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将有利于提升装备制造业本身发展水平,同时,加大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入将继续带动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
在出口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装备制造业将保持与今年大体相当增速。
汽车产销在经历连续十年年均25%的增长之后,同时受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退出的影响,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0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03万辆和15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和3.12%,主要受过去两年消费潜力提前释放、基数较高影响。从长远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以住房汽车为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还将持续活跃,这将为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提供基本保证。
但近期汽车消费仍受到一些制约。符合国四排放标准的汽油要到2014年才能全国推广,由于油品问题带来的车辆售后服务问题将会明显增加,企业的新车销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限制汽车消费措施也有蔓延迹象,如果国内主要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势必严重抑制汽车市场需求。根据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走势的判断,预计2012年汽车产销增长5%-8%。
船舶工业受国际贸易不振影响,新承接订单大幅下降,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相对低迷时期。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55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10月份当月仅完工42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9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5%,其中出口船舶占75.1%
截至10月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16539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下降15.6%,同比下降15.9%。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船舶市场不利因素的滞后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国内船舶行业面临生存困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亏损额加大,部分企业明年上半年可能陷入开工任务不足的困境,部分中小船厂已出现停产、转产现象。预计未来船舶市场将呈现出明显的需求结构变化,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节能环保型船舶更被市场看好。
消费品工业在国内消费强有力的支撑下,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1-10月份,消费品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其中一季度增长14.4%,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增长14.2%,9、10两个月分别增长13.6%和13.2%,预计全年增长13.9%左右。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仍将是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在投资拉动强度减弱、出口贡献率下降的情况下,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继续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和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引导下,消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受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明年我国轻纺产品出口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同时,轻纺工业中小微型企业居多,在外部经营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减弱,面临的困难更大。预计2012年消费品工业增速低于今年1个百分点左右。
轻工行业在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整体运行未出现大的起落,但生产增速回落幅度不断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1-10月份,轻工行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5.6%,上半年增长15.5%,前三季度增长15.3%,10月份当月增长13.8%;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2%,其中9、10两个月仅增长9.1%和8.9%。
目前轻工行业总体形势虽然良好,但受生产要素价格波动、货币政策收紧、人民币汇率上升、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等问题突出,部分企业诚信缺乏成为行业害群之马。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将受到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和贸易保护的三重外部制约,部分出口比重大的行业将面临更大困难。
纺织行业在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情况下继续表现出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但出口终究在行业经营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后势的影响不可低估。
1-10月份,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快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增长10.1%;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7%,其中10月份仅增长11.1%;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产量分别增长11.8%、13.4%和9.4%,化纤产量增长15.4%。
纺织行业出口依存度大,产业链条长,最前端连着棉花等大宗农副产品生产,后端连着居民消费和出口,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用工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等环境因素变动对行业发展影响较大,同时,纺织品服装也是最容易受到贸易保护势力打压的重点领域。在所有这些外部因素叠加影响下,许多企业表示是在苦苦挣扎下才维持当前的经营状况,明年纺织行业运行不确定性在上升。
电子制造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真正的国际性产业,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大,出口依存度高,出口交货值在销售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出口的不稳定性对行业经营影响明显大于其它行业,全行业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0月份,规模以上电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9%,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尚未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9%,受日本地震海啸影响5月份出口增速一度回落到6.6%,6、7两个月有所回升,其后三个月又继续下滑,10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增长12.3%,9、10两个月均以1个百分点下滑。在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大幅上升的挤压下,全行业已处于微利状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5%,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3.05%,利润率同比回落0.67个百分点,近四分之一企业亏损经营。总体看来,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不断上升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等问题得到充分暴露,电子制造业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如果明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出现明显起色,电子制造业运行状况难以有大的改观。
三、把“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作为明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旋律
明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坚持正确的宏观调控方向,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在宏观层面,要在保持政策取向稳定的同时,着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在着力解决宏观层面突出矛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微观层面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发展问题。
一是稳定政策预期,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伏。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符合宏观预期,但增速回落幅度加大趋势值得关注。要把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尽力避免政策的叠加效应对经济运行产生过大冲击。
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和拓展外需,推动内外需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好对消费和生产拉动作用大的政策,启动能够广泛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并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国家工程,继续稳定轻工、纺织等出口依存度大的行业出口退税政策。在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同时适当定向放宽金融控制,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订单、效益好的企业发展。
二是将“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要抓住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目前多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要把加强技术改造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完善财税和金融信贷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
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工作,继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推进工业用电需求侧管理,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对“两化”融合中共性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和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加快企业信息化升级。
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质量品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装备工艺等各环节的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是进一步优化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发展环境。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国务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关键在于落实。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要“多予少取”,要把支持重点放在面向小微型企业的结构性减税让利、规范税费征管行为、金融服务、加强各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五是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关键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鼓励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产、学、研、用密切合作的渠道和机制,培育和支持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要创新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产业联盟、技术联盟。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友情链接: 郑州钢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