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县级政府怎么干?基层应该做什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本报广下“征集令”,开通热线电话,在全省范围征集民意、集思广益。
两天以来,热线电话一直炙手可热,本报的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和短信平台每天都能收到千余条建议。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读者热盼县域经济能大放异彩、一飞冲天,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长项”。
带动百姓致富不能空喊口号
“我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主战场不在大中城市,而是在县域。发展县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县域经济强则全省强。”郑州市退休职工刘先生打来热线电话说,想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壮大县域经济。
刘先生说,现在省委一直在提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其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我省的县级领导干部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这些都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踏踏实实找一条路子出来才行。
“县官”要更敢创新、更敢作为
“想要让县域经济得到发展,资源禀赋是先天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只要县级政府官员找对突破口,更敢创新、更敢作为,就一定可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地方官员不能把资源、区位等优势不足当做理由,不能老是拿发展基础不好、先天不足等当做经济落后的‘挡箭牌’。”针对基层该怎么做,洛阳市在市政部门工作的马先生打电话建议,现在河南“发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其实对县委县政府是一个新的机遇,如果地方官员能珍惜、把握并且好好利用这个机遇,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县域经济一定能得到超常规的发展。
马先生提议,县级领导干部应该好好分析本地的资源、环境、区位等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找准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要有环保意识,眼光放长远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对中原经济区总体战略作出了规划,我曾把十大支撑体系仔细阅读了好几遍,我认为环境资源支撑体系尤其重要,所有的经济发展都不能脱离生态环境的建设。”郑州七中崔晟打电话给记者说,随着大量工业企业迁往河南,势必对河南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省里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以牺牲粮食、农业和生态为代价,落实起来必须严把关,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和乡镇政府,在引入和建设工业企业时不能只顾经济利益,一定要对企业可能带来的污染等问题做好评估,县级政府官员要有环保生态意识,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崔晟说。
退休职工盼中原经济区写入规划
“从今年6月份以来,我天天都在看《大河报》‘咱们的大中原咱们的经济区’栏目,每天都在等着建设中原经济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市一名退休职工刘先生打电话说,在退休之前,他搞了半辈子的宏观经济研究,从本职工作出发,他实在是太了解建设中原经济区能给河南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了。
说了近5分钟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诸多好处后,刘先生在放下电话之前,给记者留下了手机号码,他说:“我觉得你们的消息源比较广,等到中原经济区能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那天,你一定要打电话告诉我。”